无将笛中柳,瘦入沈郎腰
出处:《塞上答沈璧父》
明 · 李云龙
无事莲花府,因君破寂寥。
胡笳催进酒,汉月引鸣镳。
说剑已逢敌,从军直渡辽。
无将笛中柳,瘦入沈郎腰。
胡笳催进酒,汉月引鸣镳。
说剑已逢敌,从军直渡辽。
无将笛中柳,瘦入沈郎腰。
鉴赏
这首诗《塞上答沈璧父》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人物的豪情壮志。
首句“无事莲花府,因君破寂寥”以莲花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随后点明因为沈璧父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寂静,引入了生机与活力。这种由静到动的转换,既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友谊的力量。
接下来的“胡笳催进酒,汉月引鸣镳”,运用了典型的边塞意象——胡笳和汉月,分别代表了异域的音乐与故乡的月亮,它们共同激发了饮酒赋诗的豪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和过去的思念。鸣镳则是马匹行进时发出的声音,与之呼应的是诗人策马驰骋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说剑已逢敌,从军直渡辽”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挑战时的勇敢与决心。说剑意味着准备战斗,而“逢敌”则表明了他不畏强敌的态度。“从军直渡辽”则进一步强调了其投身边疆、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最后,“无将笛中柳,瘦入沈郎腰”以柳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沈璧父的身形,同时也暗含着对友情的珍惜与赞美。柳树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相思,此处却以“瘦入沈郎腰”的形象,展现了沈璧父在诗人眼中的独特魅力,以及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豪迈不羁的性格、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具有浓郁的边塞诗特色和强烈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