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约阮仲容,清谈夜更仆
出处:《题吕季升谷隐堂兼寄居仁》
宋 · 李处权
莘野隐于耕,傅岩隐于筑。
叔夜隐于锻,君平隐于卜。
四子隐不同,抗志俱超俗。
夫君无所事,扫迹隐于谷。
优游以卒岁,燕居常慎独。
方寸湛若水,颜状温比玉。
白璧无瑕玷,幽兰自芬馥。
插架万签书,拥檐千挺竹。
时乘昃月过,自伴微云宿。
萧然伏腊馀,尚不愧此屋。
岂曰不愿仕,可以速则速。
富贵草头露,荣华风中烛。
止止理固明,知止乃不辱。
小人无藉在,放浪谢羁束。
衰年迫饥冻,强颜隐于禄。
晚食且徐行,分量初易足。
婆娑一丘壑,雅趣在松菊。
平生喜文字,终恨窘边幅。
顾闻多种秫,迎寒酿已熟。
更约阮仲容,清谈夜更仆。
叔夜隐于锻,君平隐于卜。
四子隐不同,抗志俱超俗。
夫君无所事,扫迹隐于谷。
优游以卒岁,燕居常慎独。
方寸湛若水,颜状温比玉。
白璧无瑕玷,幽兰自芬馥。
插架万签书,拥檐千挺竹。
时乘昃月过,自伴微云宿。
萧然伏腊馀,尚不愧此屋。
岂曰不愿仕,可以速则速。
富贵草头露,荣华风中烛。
止止理固明,知止乃不辱。
小人无藉在,放浪谢羁束。
衰年迫饥冻,强颜隐于禄。
晚食且徐行,分量初易足。
婆娑一丘壑,雅趣在松菊。
平生喜文字,终恨窘边幅。
顾闻多种秫,迎寒酿已熟。
更约阮仲容,清谈夜更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莘野:古代隐士居住的地方。耕:农耕。
傅岩:古代隐士傅说曾在此筑墙。
筑:建筑。
叔夜:嵇康的字。
锻:打铁。
君平:严君平的字。
卜:占卜。
抗志:高尚的志向。
超俗:超越世俗。
无所事:无求于世。
谷:山谷。
优游:悠闲。
慎独:独自时保持谨慎。
方寸:内心。
湛若水:清澈如水。
颜状:容貌。
温比玉:温和如玉。
白璧:洁白的美玉。
幽兰:幽静的兰花。
插架:书架。
签书:书籍。
拥檐:门前。
千挺竹:千竿翠竹。
昃月:偏西的月亮。
微云:轻云。
萧然:清冷的样子。
伏腊:冬至前后。
愧此屋:对这屋子无愧。
岂曰:哪里说。
仕:做官。
草头露:短暂的富贵。
风中烛:易灭的荣华。
止止:知足。
辱:羞辱。
小人:指无德之人。
放浪:不受拘束。
衰年:晚年。
迫饥冻:贫困饥饿。
晚食:晚些吃饭。
徐行:慢慢行走。
丘壑:山水。
雅趣:高雅的情趣。
窘:不足。
边幅:才情。
秫:高粱。
迎寒酿:寒冬时节酿酒。
阮仲容:阮籍。
清谈:清闲谈论。
更仆:轮流说话直到深夜。
翻译
莘野之人藏身于农耕,傅岩之士隐身于建筑。嵇康潜心于打铁,严君平专于占卜。
四位隐士各有其地,志向高洁超凡脱俗。
先生无求于世,隐居山谷之中。
悠然度日,独处时也保持谨慎。
内心如水清澈,容貌温和如玉。
洁白的美玉无暇,幽兰独自散发香气。
满架书籍,门前翠竹成荫。
有时乘着斜阳来访,与轻云相伴过夜。
即使冬去春来,仍无愧于这陋室。
并非不愿做官,时机合适就出仕。
富贵如草尖露珠,荣华似风中残烛。
知足常乐,懂得适可而止才能免受羞辱。
小人无需依附,我愿自由自在。
晚年贫困饥饿,勉强接受俸禄为生。
晚些吃饭,慢慢行走,知足常足。
寄情山水,雅兴在松菊之间。
一生喜好文字,却苦于才情有限。
听说多收了秫米,寒冬已酿好酒。
邀请阮籍共饮清谈,直到夜深人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开篇便列举了四位隐逸之士各自的隐居方式,展示了他们超脱世俗、坚持个性的一致决心。接着,诗人转向自己,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享受和满足,以及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淡然态度。
在描述隐士日常生活时,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如“方寸湛若水”、“颜状温比玉”等,以及书籍、竹林的环绕,这些都是中国古典文化中常见的隐逸意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感慨,如“衰年迫饥冻”、“晚食且徐行”,这些都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珍惜时光的情怀。
结尾部分,诗人提到了对文字的喜爱,以及对边塞之地的遗憾。最后几句则是对友人的忆念和期待继续深夜清谈的愿望,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谊和精神交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隐逸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以及对自然之美、友谊之深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