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咸宾日,何时失献方
明 · 郭之奇
流沙非不远,鞭箠在阶堂。
西旅能通道,氐羌自享王。
薄来虽有训,职贡本无忘。
自古咸宾日,何时失献方。
西旅能通道,氐羌自享王。
薄来虽有训,职贡本无忘。
自古咸宾日,何时失献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名为《西番诸夷方物多恶薄及乌思藏入贡违期诗以示之》。诗中通过对比流沙与阶堂的距离,以及西旅与氐羌的顺从,表达了对西番诸夷和乌思藏在进贡时违背期限的不满与警示。
首句“流沙非不远”,以流沙比喻遥远之地,暗示西番诸夷与朝廷相隔甚远。然而,“鞭箠在阶堂”一句,以“鞭箠”象征权力与约束,与“阶堂”形成鲜明对比,表明尽管距离遥远,但朝廷的权威依然存在,对远方的臣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接着,“西旅能通道,氐羌自享王”两句,通过类比手法,赞扬了西旅与氐羌能够遵循规则,顺从王命。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西番诸夷与乌思藏在行为上的差异,也暗含了对乌思藏应效仿西旅,遵守朝廷规定,按时进贡的期待。
“薄来虽有训,职贡本无忘”则直接点明了对乌思藏违反规定的批评。虽然朝廷曾给予训导,强调了按时进贡的重要性,但乌思藏却未能铭记于心,违背了作为臣属的基本职责。
最后,“自古咸宾日,何时失献方”两句,以历史为依据,强调自古以来,臣民皆应以恭敬之心向君主进献,而乌思藏如今却失去了这一传统,表达了对乌思藏行为的失望与警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对比,既展现了对远方臣民的关怀与期望,也表达了对违反规定行为的严肃态度,体现了古代君臣关系中的礼法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