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尽处日脚动,百鸟绝飞云色愁
出处:《登招山诗》
明 · 傅汝舟
招山不放海水过,坐与潮汐争咽喉。
军门鼓角动地远,不觉送我招山头。
风沙冥冥海在下,涛浪滚滚天真浮。
一目可到九万里,寸心遥飞十二洲。
千峰尽处日脚动,百鸟绝飞云色愁。
帆樯散乱点秋叶,蛟龙出没如猕猴。
天门荡久恐将裂,碣石漫过能不柔。
未知尾闾果安在,只见万水皆兼收。
将军教我认绝域,日本西户东琉球。
军门鼓角动地远,不觉送我招山头。
风沙冥冥海在下,涛浪滚滚天真浮。
一目可到九万里,寸心遥飞十二洲。
千峰尽处日脚动,百鸟绝飞云色愁。
帆樯散乱点秋叶,蛟龙出没如猕猴。
天门荡久恐将裂,碣石漫过能不柔。
未知尾闾果安在,只见万水皆兼收。
将军教我认绝域,日本西户东琉球。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傅汝舟的《登招山诗》描绘了作者登临招山所见的壮丽景色和对海洋的奇特想象。首句“招山不放海水过”,以拟人手法写出招山之高峻,仿佛有意阻挡海水的侵袭,形象生动。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军门鼓角动地远”展现了山势之险要,以及诗人身处其间的豪迈感受。
诗人笔下的海景壮阔,“风沙冥冥海在下,涛浪滚滚天真浮”,展现出大海的浩渺与动态。他运用夸张的手法,“一目可到九万里,寸心遥飞十二洲”,表达了心中的壮志豪情和对远方的向往。
“千峰尽处日脚动,百鸟绝飞云色愁”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景象,山峰、云彩与光线交织,富有诗意。而“帆樯散乱点秋叶,蛟龙出没如猕猴”则运用比喻,描绘了海上的船只和生物,增添了神秘感。
最后,诗人借景生发,思考天地之间的奥秘,“天门荡久恐将裂,碣石漫过能不柔”,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结尾两句“未知尾闾果安在,只见万水皆兼收”,寓意深远,暗示着大海的源头和包容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意境开阔,既描绘了自然景观,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