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中无主,恍惚求诸外
出处:《吾党与佛会》
宋 · 陈著
我惜苏子瞻,气豪天地隘。
雄文万斛泉,盛名表昭代。
自负学见道,欲涨欧阳派。
胡为所以学,先与本论背。
或者交浮屠,聊尔奚足怪。
何至敢昌言,前身五祖戒。
眉山世积善,老泉亦英迈。
脉络有自来,胚胎乃融会。
顾诬正大传,谓感非类秽。
胡鬼是吾亲,父与母安在。
痛哉复痛哉,不孝此为大。
本来中无主,恍惚求诸外。
一妄流到今,狂澜正澎湃。
人人说轮回,处处习夷呗。
有识或见讥,动以苏为解。
愚者不必责,可责在吾辈。
当时若遇吾夫子,鸣鼓攻之此其最。
雄文万斛泉,盛名表昭代。
自负学见道,欲涨欧阳派。
胡为所以学,先与本论背。
或者交浮屠,聊尔奚足怪。
何至敢昌言,前身五祖戒。
眉山世积善,老泉亦英迈。
脉络有自来,胚胎乃融会。
顾诬正大传,谓感非类秽。
胡鬼是吾亲,父与母安在。
痛哉复痛哉,不孝此为大。
本来中无主,恍惚求诸外。
一妄流到今,狂澜正澎湃。
人人说轮回,处处习夷呗。
有识或见讥,动以苏为解。
愚者不必责,可责在吾辈。
当时若遇吾夫子,鸣鼓攻之此其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苏子瞻:苏轼的字。气豪:气概豪迈。
昭代:显赫的时代。
自负:自认为。
欧阳派:指欧阳修的文学风格。
本论:基本理论。
浮屠:佛教徒。
昌言:公开谈论。
五祖戒:佛教五祖的戒律。
眉山:苏轼的故乡。
胚胎:起源、根基。
正大传:正直伟大的传承。
夷呗:佛教的教义。
鸣鼓攻之:公开批判。
翻译
我敬重苏东坡,他的气概豪迈如天地般宽广。他的文章犹如万斛泉水涌出,盛名流传于世代。
他自认为学问通达真理,想提升欧阳修的文学流派。
为何他的学习方法与基本理论相悖呢?
或许他曾与佛教交往,但这又何足为奇。
他怎敢公开谈论前世五祖的戒律。
眉山一带世代积德,老泉也表现出非凡才情。
他的思想根源深远,才华源自融合。
然而有人曲解他的正大精神,认为他的感受与众不同。
为何说鬼怪是我的亲人,父母又在哪里?
悲痛啊,如此不孝,这是最大的罪过。
原本心中并无主宰,我在迷茫中寻求外界解答。
一个错误的想法延续至今,导致混乱如狂涛汹涌。
人们普遍相信轮回,各地都习以为常。
有识之士可能会批评,常以苏轼作为借口。
愚人无需指责,但责任在于我们这些明白人。
如果他在世,我定会公开批判他的错误观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吾党与佛会》,主要通过对苏轼的评价和反思,表达了对佛教思想与儒家传统的看法。诗中首先赞扬了苏轼的豪放气概和文学才华,但批评他自负于学问,背离了儒家正统,甚至涉及佛教。诗人认为苏轼未能坚守儒家伦理,如不孝,这是极大的不义。他还指出,人们普遍接受佛教轮回观念,而忽视了儒家的内在道德原则,对此深感忧虑。
陈著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坚守,以及对社会风气中佛教影响过大的警醒。他强调,即使面对苏轼这样的大儒,如果在当时能有像孔子那样的导师,也应该对其进行批判。整首诗语言犀利,立场鲜明,体现了作者对于儒家精神的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