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前送客师应笑,何事柴桑亦出山
出处:《虎溪桥》
明 · 欧大任
虎啸中原天地间,白云犹得一溪闲。
溪前送客师应笑,何事柴桑亦出山。
溪前送客师应笑,何事柴桑亦出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虎溪桥边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洋溢着浓厚的隐逸气息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首句“虎啸中原天地间”,以“虎”象征力量与威严,其啸声回荡在广袤的天地之间,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壮丽,也暗含着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豪情。虎啸中原,既是自然界的生动写照,也是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象征。
次句“白云犹得一溪闲”,将白云拟人化,赋予其悠闲自在的特性,与“一溪”形成鲜明对比,溪水潺潺,白云悠悠,一动一静,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里的“闲”字,不仅指白云的自由飘逸,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溪前送客师应笑”,通过想象中的场景,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在溪水旁,诗人正为友人送行,这一幕被想象中的“师”(可能指的是僧侣或道人)看在眼里,可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不仅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与超然物外生活的认同与欣赏。
最后一句“何事柴桑亦出山”,借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典故“出山”,表达了对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向往与共鸣。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这里用“亦出山”来反问,似乎在说:为何陶渊明也要离开山林呢?实际上,这是诗人对自身是否也应该像陶渊明那样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思考与疑问,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选择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