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今宿麦无人种,谁问王师休未休
出处:《和耘老弟韵 其二》
宋 · 虞俦
岁旱十分无一收,苦寒何许索重裘。
流民岂是无常产,触处浑如不系舟。
但愿天心怜冻馁,莫教雪意大牵钩。
祇今宿麦无人种,谁问王师休未休。
流民岂是无常产,触处浑如不系舟。
但愿天心怜冻馁,莫教雪意大牵钩。
祇今宿麦无人种,谁问王师休未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社会底层百姓在大旱与严寒双重灾害下的困苦生活,以及对天时的祈求与对未来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岁旱十分无一收,苦寒何许索重裘”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了旱灾与严寒给农民带来的巨大损失,他们不仅颗粒无收,连御寒的衣物也难以得到。这种生活境遇的描述,充满了悲凉与无奈。
颔联“流民岂是无常产,触处浑如不系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流离失所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上的无所依附。这种比喻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动荡社会中的漂泊不定,如同无根之木,无依之舟。
颈联“但愿天心怜冻馁,莫教雪意大牵钩”表达了诗人对上天的恳求,希望天公能够体恤人间的苦难,避免更大的灾难降临。这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也有对社会公正的呼唤。
尾联“祇今宿麦无人种,谁问王师休未休”则将视角转向了国家的未来。在这样的困境下,粮食的生产无法保障,而国家的军队却仍在征战,没有停歇。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对统治者未能关注民生疾苦的深刻讽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