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罢故人多裹足,地偏经月只科头
明 · 邓云霄
小园日涉漫夷犹,浊酒匏樽醉即休。
官罢故人多裹足,地偏经月只科头。
蕙兰送馥时薰席,水石迎凉早报秋。
已敞竹林供引兴,何须萱草与忘忧。
官罢故人多裹足,地偏经月只科头。
蕙兰送馥时薰席,水石迎凉早报秋。
已敞竹林供引兴,何须萱草与忘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城市中新建居所的感慨与欣赏。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
首联“小园日涉漫夷犹,浊酒匏樽醉即休”,诗人漫步于小巧的园林之中,手持粗陋的酒具,饮酒至醉,表现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这里通过“夷犹”(犹豫不决)一词,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细致观察,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颔联“官罢故人多裹足,地偏经月只科头”,描述了诗人因官场失意而远离尘嚣,选择在偏远之地隐居。这里的“裹足”比喻不愿涉足,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同时,“科头”(不戴帽子)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
颈联“蕙兰送馥时薰席,水石迎凉早报秋”,诗人通过蕙兰的香气、水石的清凉,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这不仅是对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现了他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尾联“已敞竹林供引兴,何须萱草与忘忧”,诗人已经开辟了竹林作为休闲之所,认为这样的环境足以激发他的兴趣和灵感,无需借助萱草(古代常用来象征忘忧)来排解忧愁。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城市喧嚣的逃避,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也是诗人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