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别非千里,离忧似隔年
出处:《崧台下寄家兄二首》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偶别非千里,离忧似隔年。
自伤为客早,多识过江船。
归梦难通峡,羁愁欲到天。
骠骑名久贵,第五亦徒然。
自伤为客早,多识过江船。
归梦难通峡,羁愁欲到天。
骠骑名久贵,第五亦徒然。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巩道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崧台下寄家兄二首(其一)》中的第一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身漂泊生活的感慨。
首句“偶别非千里,离忧似隔年”,诗人以“偶别”而非“千里”,强调了与家人的偶然分别,并非长久的地理距离所造成,但内心的离愁却如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般深重。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情感的强烈与持久。
接着,“自伤为客早,多识过江船”,诗人自责于早年便远离家乡,成为异乡人,同时也感叹于自己见识了太多过江的船只,暗示了频繁的迁徙与漂泊。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也流露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归梦难通峡,羁愁欲到天”,诗人描绘了自己难以实现的归乡之梦,仿佛梦境也无法穿越重重阻碍,而心中的羁旅之愁则仿佛可以触及天空。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强化了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渴望。
最后,“骠骑名久贵,第五亦徒然”,诗句转而表达了一种对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思考。骠骑将军虽名贵已久,但对诗人而言,这些外在的荣誉似乎并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与孤独。这里的“第五”可能暗指诗人自己的处境或某种排名,强调了个人努力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差距,以及对真正价值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家庭、自由、社会地位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在漂泊生活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