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与同腐,可怜生世间
出处:《无为人所怜》
元 · 彭炳
前有亿万年,后有亿万年。
寓形此穹壤,百岁指一弹。
古来多少人,灭没已不闻。
草木与同腐,可怜生世间。
独有圣与贤,明名长久存。
圣贤在世时,小心常畏天。
终始履周道,没身无过言。
所居至广大,靡物可与权。
万垂不为泰,一瓢亦自尊。
我当师圣贤,无为人所怜。
寓形此穹壤,百岁指一弹。
古来多少人,灭没已不闻。
草木与同腐,可怜生世间。
独有圣与贤,明名长久存。
圣贤在世时,小心常畏天。
终始履周道,没身无过言。
所居至广大,靡物可与权。
万垂不为泰,一瓢亦自尊。
我当师圣贤,无为人所怜。
鉴赏
这首诗《无为人所怜》由元代诗人彭炳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时间、道德与人格的深刻见解。
诗开篇即以“前有亿万年,后有亿万年”起笔,将读者置于宏大的时空背景之下,强调了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接着,“寓形此穹壤,百岁指一弹”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如同弹指一挥间。
随后,诗人转向对历史的回顾,“古来多少人,灭没已不闻”,感叹无数生命在历史长河中无声无息地消逝,只有草木与之同腐,无法逃脱自然法则的轮回。然而,在这无尽的轮回中,诗人却发现了“独有圣与贤,明名长久存”的例外,他们凭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远的影响,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永恒的象征。
进一步地,诗人探讨了圣贤之所以能长久存留的原因:“圣贤在世时,小心常畏天。终始履周道,没身无过言。”圣贤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始终敬畏天地,遵循正道,一生言行无愧,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他们的道德光辉,如同广袤的天空,没有任何物质可以与其相提并论;无论身处何境,都能保持谦逊与尊严,即使是一瓢之水,也能自得其乐,不失尊贵。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圣贤精神的向往与追求:“我当师圣贤,无为人所怜。”他决心效仿圣贤,坚守道德,不求外人的怜悯,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道德、人格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圣贤精神的崇敬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