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居幽隐处,乍向国清中
出处:《诗三百三首 其四十》
唐 · 寒山
惯居幽隐处,乍向国清中。
时访丰干道,仍来看拾公。
独回上寒岩,无人话合同。
寻究无源水,源穷水不穷。
时访丰干道,仍来看拾公。
独回上寒岩,无人话合同。
寻究无源水,源穷水不穷。
注释
幽隐:隐秘、偏僻。乍:突然。
国清中:国清寺内。
丰干道:指丰干禅师所居之处。
拾公:拾得,唐代僧人,以拾物度日。
寒岩:冰冷的岩石。
合同:共鸣,共享心境。
无源水:没有源头的水。
源穷:源头消失。
翻译
我习惯居住在幽静隐蔽的地方,突然来到国清寺中。时常去探访丰干的道路,也来此看望拾得和尚。
独自返回寒冷的岩石之上,没有交谈的人共享心境。
寻找源头的水流,虽然找不到源头,但水流却永不停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居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人习惯了幽静安逸的环境,一旦来到喧闹的国都,却又寻找那清净之地。在探访丰干道时,诗人仍旧回到观赏拾公(可能指某处景点或事物)的地方。
独自返回高冷的岩穴,没有人可以交谈相同的话题。诗人在寻觅那些无源之水,即便是水流枯竭,但心中的追求却永不枯竭。这反映出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达到精神层面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幽静与喧闹、自然与人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语言简约而意境深远,是一首蕴含丰富哲思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