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若书耆旧传,清德不磷缁全文

若书耆旧传,清德不磷缁

宋 · 王炎
频岁仍饥馑,三湘要抚绥。
分忧承帝命,遗爱结民思。
自有栾公社,何须叔子碑。
若书耆旧传,清德不磷缁

注释

频岁:连年。
饥馑:饥荒。
三湘:湖南的别称,因湘江贯穿全省而得名。
抚绥:安抚。
分忧:分担忧虑。
帝命:皇帝的命令。
遗爱:遗留的仁爱。
民思:百姓的思念。
栾公社:古代贤人,此处可能指有德行的人。
叔子碑:用来纪念某人的碑铭,叔子可能是人名。
耆旧:年高有德的前辈。
清德:清廉的品德。
不磷缁:不会因为时间或环境而改变,保持洁白。

翻译

连年饥荒不断,三湘之地需要安抚。
接受皇命分担忧虑,遗留的仁爱深深打动百姓。
有如栾公社那样的贤人,哪里还需叔子碑来颂扬。
如果要记录老一辈的事迹,清廉的美德永不被世俗污染。

鉴赏

这是一首颇具古风和情怀的挽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与缅怀。诗中“频岁仍饥馑”勾勒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民的生活困苦。"三湘要抚绥"则显示出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三湘通常指湖南地区,这里象征着对故土的深情。

“分忧承帝命”表明逝者在生前承担了国家赋予的重任,为国分忧。"遗爱结民思"则说明逝者不仅为国尽职,更有余爱寄托于百姓之中,民众对其怀念之情深厚。

“自有栾公社”一句颇具巧思,栾公可能是古代某位德高望重的人物,这里用来比喻逝者,在社会上同样拥有崇高的地位。"何须叔子碑"则表明逝者的伟大不需借助任何物质载体(如碑文)便能流传后世。

最后两句“若书耆旧传,清德不磷缁”,诗人希望逝者的故事能够像古代的典籍一样流传久远,而其清廉的品格更是不需任何装饰和掩饰,便可照耀世间。"不磷缁"意味着逝者的人格魅力如同璀璨之宝,自有光芒,不需要过多修饰便能被人们所铭记。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深切悼念和高度评价,展现了诗人对于逝者不凡的政治抱负、道德修为以及其在民间留下的深刻影响力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