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知竹箭已抽萌,玉箸琼簪破苔绿
门前掩映百垂杨,墙里回环万修竹。
风来花气竞薰人,日出鸟声浑满谷。
檐前花树尽堪攀,砌下清泉常可掬。
暮年得此复何求,但闭柴荆理松菊。
客至草草具杯盘,随分烹炮荐鱼肉。
野人颇厌近腥膻,长苦春蔬餐不足。
固知竹箭已抽萌,玉箸琼簪破苔绿。
非君好事远寄将,安得今朝充我腹。
礼勤意厚已难当,仍出长篇相付嘱。
嗟予朴拙岂知诗,祇觉珠玑照双目。
朝吟夕咏自忘疲,虽欲安眠眠不熟。
起来烂煮饱枯肠,尽却韭菹并豆粥。
人生嗜好固不同,此味定知人共欲。
第惭作报乏琼瑶,恶语虽多漫盈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山居生活,诗人在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满足。从“卜得幽居山绕屋”开始,诗人就设定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其中四周的景色纷杂而美好,门前是杨柳掩映,墙内是竹影回旋,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
接下来的“风来花气竞薰人,日出鸟声浑满谷”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和谐,其中花香随风飘散,鸟鸣伴随朝阳,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诗中的“檐前花树尽堪攀,砌下清泉常可掬”则突出了居所的幽雅与自然资源的丰富。
诗人的情感在“暮年得此复何求,但闭柴荆理松菊”中达到了顶峰。暮年时节,能够拥有这样一处山居,对于诗人而言,已经是莫大的满足和追求。随后的“客至草草具杯盘,随分烹炮荐鱼肉”则展示了诗人的好客之举,以及他对生活简单享受的态度。
然而,“野人颇厌近腥膻,长苦春蔬餐不足”一句却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无奈。这里的“野人”可能是指那些未能摆脱世俗纷争的人们,他们对于肉食有着强烈的欲望,而诗人的山居生活中,虽然也有鱼肉之享,但更多的是春天的蔬菜,这种简单而健康的饮食方式似乎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求。
“固知竹箭已抽萌,玉箸琼簪破苔绿”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肯定,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即使外界的诱惑和物质享受看似迷人,但他坚守着自己的生活理念。
“非君好事远寄将,安得今朝充我腹”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激。这里的“非君”可能是指谢良辅,他通过“箭笋”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情谊和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希望能够在当下得到满足。
最后,“礼勤意厚已难当,仍出长篇相付嘱”则显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他希望通过文字传递自己深深的情感。随后的“嗟予朴拙岂知诗,祇觉珠玑照双目”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文学才华缺乏自信,但同时也强调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热爱和专注。
“朝吟夕咏自忘疲,虽欲安眠眠不熟。起来烂煮饱枯肠,尽却韭菹并豆粥”则描绘了一种对诗歌孜孜不倦的生活状态,即使疲惫到极点,也无法放下诗歌的热爱,甚至于夜不能寐,起身烹煮食物,以此来慰藉自己的内心。
“人生嗜好固不同,此味定知人共欲”一句总结了人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但同时也强调了一种普遍的追求,即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最后,“第惭作报乏琼瑶,恶语虽多漫盈牍”则表现出诗人对于自己作品可能存在的不足和不完美,以及他对于外界批评的坦然态度。尽管外界的恶语如潮水般涌来,但诗人仍旧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不为外界的声音所动摇。
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文学和生活理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