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云先生江海客,淮阴市中人不识
元 · 成廷圭
松云先生江海客,淮阴市中人不识。
惊风吹沙眼倦开,枕上青山归未得。
上清蔡君仙之徒,邂逅同觅黄公垆。
饮酣脱帽忽大叫,乘兴为写秋林图。
蔡君视之一抚掌,笔法拟我方方壶。
我家山中旧游处,如此长松几千树。
仙岩隐者抱琴来,鬼谷高人吃茶去。
先生有意肯相从,分与东头一间茆屋住。
惊风吹沙眼倦开,枕上青山归未得。
上清蔡君仙之徒,邂逅同觅黄公垆。
饮酣脱帽忽大叫,乘兴为写秋林图。
蔡君视之一抚掌,笔法拟我方方壶。
我家山中旧游处,如此长松几千树。
仙岩隐者抱琴来,鬼谷高人吃茶去。
先生有意肯相从,分与东头一间茆屋住。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成廷圭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诗中的主人公松云先生是一位寄居江海的隐士,他在淮阴市中却鲜为人知。诗中通过“惊风”和“眼倦”,展现了松云先生在旅途中被风吹沙困倦的情景,尽管心中挂念着远方的青山,却未能立即归去。
松云先生与上清道士蔡君相遇,两人一同寻访黄公垆,饮酒畅谈。蔡君对松云的画技赞赏有加,认为他的笔法如同方方壶(可能是一种艺术风格或传说中的仙人)所擅长的。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山中的旧游之地,那里有无数参天长松,隐者怀抱琴弦来访,高人则悠然品茗离去。
最后,诗人邀请松云先生一同隐居,表示愿意提供茅屋作为居所,显示出对松云才华的敬重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画作为纽带,展现了友情、艺术和隐逸生活的理想,语言简洁,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