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贱我今夜长叹,租入难供赋税半
出处:《米贱感赋》
清 · 洪繻
曩者我未有田时,米贵如珠难作糜。
今时我有田数亩,米贱无从易升斗。
米贵我昔为伤心,民贫恨天不雨金。
米贱我今夜长叹,租入难供赋税半。
赋税如何底许多?中田今升十倍科。
正税之外有附税,税外加派更繁苛。
犹幸今年歌大有,无钱有米可糊口。
倘或年时遇半荒,村南村北皆饿叟。
但是农家今亦艰,买牛雇直钱如山。
有米贱粜须官检,玉粒难入东洋关。
农家租户何须苦,催科刻日严如虎。
无田亦有人口徵,百物锥端皆榷估。
今时我有田数亩,米贱无从易升斗。
米贵我昔为伤心,民贫恨天不雨金。
米贱我今夜长叹,租入难供赋税半。
赋税如何底许多?中田今升十倍科。
正税之外有附税,税外加派更繁苛。
犹幸今年歌大有,无钱有米可糊口。
倘或年时遇半荒,村南村北皆饿叟。
但是农家今亦艰,买牛雇直钱如山。
有米贱粜须官检,玉粒难入东洋关。
农家租户何须苦,催科刻日严如虎。
无田亦有人口徵,百物锥端皆榷估。
鉴赏
这首《米贱感赋》由清代诗人洪繻所作,通过对比个人拥有土地前后对米价变化的感受,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经济与民生的矛盾。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诗人过去在没有田地时,米价高昂,生活艰难的情景:“曩者我未有田时,米贵如珠难作糜。”而如今,虽然有了几亩田地,但米价低廉,却无法购买足够的粮食,反映出社会经济的复杂性。
后半部分则进一步揭示了赋税制度的沉重负担:“米贱我今夜长叹,租入难供赋税半。赋税如何底许多,中田今升十倍科。”诗人在感叹米价低廉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沉重赋税的不满,指出赋税不仅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接着,诗人提到了赋税之外的额外负担:“正税之外有附税,税外加派更繁苛。”这进一步凸显了政府征税的苛刻和不公,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
最后,诗人以“犹幸今年歌大有,无钱有米可糊口”表达了一丝庆幸,即在丰年时,即使没有足够的钱,至少还有米可以维持生计。然而,“倘或年时遇半荒,村南村北皆饿叟”则预示了如果遇到歉收之年,农民将面临饥饿的威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在不同经济环境下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赋税制度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