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全文

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

出处:《赋得春雪映早梅
唐 · 元稹
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
积素光逾密,真花节暗催。
抟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
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
今朝两成咏,翻挟昔人才。

拼音版原文

fēixiānchūnxuěyīnshàngfānméi
zhīfāngjiànxiùliùchūtóngkāi

guāngzhēnhuājiéàncuī
tuánfēngpiāosànjiànxiànpiāncuī

yǐngqínkōngzòuqiāngyīnāi
jīncháoliǎngchéngyǒngfānxiéréncái

注释

飞舞:形容雪花轻盈飘动的样子。
先春雪:指冬季末尾接近春天时的雪。
因依:依靠,这里指雪花依附在梅花上。
上番梅:早春时节开放的梅花。
一枝:指单独的一枝梅花。
方渐秀:正逐渐展现出美丽。
六出:雪花的别称,因其有六个瓣。
同开:一同绽放。
积素:堆积的白雪。
光逾密:光泽看起来更加密集、耀眼。
真花:真实的花朵,这里指梅花。
节暗催:时节暗暗地促使(花期到来)。
抟风:乘风,随风。
飘不散:即使飘扬也不分散。
见晛:遇见阳光,晛指日光。
忽偏摧:忽然间偏向一边消融。
郢曲:楚地的乐曲,郢为古楚都。
琴空奏:空自弹奏,无人欣赏。
羌音:羌族的音乐,常带哀愁。
笛自哀:笛声自然流露出哀伤。
今朝:今天,现在。
两成咏:两首诗完成创作。
翻挟:反而带有,意外包含。
昔人才:过去诗人的才情和风格。

翻译

雪花在冬末翩翩起舞,依傍着早春的梅花。
一枝梅花正渐渐绽放,六角形的雪花也同时盛开。
累积的白雪光泽越来越明亮,真花的时节在暗中推进。
乘风飘扬却不散去,遇见阳光忽然间就偏向崩溃。
楚地的曲子在琴中空弹,羌族的音调自笛中哀鸣。
如今这两首诗完成吟唱,反而带着往昔诗人的风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情表达。首先,“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两句,通过雪花与早梅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雪似乎为梅朵增添了一份纯洁和神秘。这里的“因依”二字,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倾心和依恋。

接着,“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描述早梅的生长状态,一枝独秀,逐渐展现其花朵的秀丽,而“六出”则指梅花已经开放,但数量不多,与后文“积素光逾密,真花节暗催”的描写相呼应,表明诗人对梅花开放过程的细致观察和欣赏。

中间两句,“积素光逾密,真花节暗催”进一步强调了早梅在春雪中的独特之美。雪花与梅朵交织,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诗意画面。“积素”指的是洁白的雪光,而“逾密”则形容雪花和梅朵交错的浓郁;“真花节暗催”,这里的“真花”特指梅花,而“暗催”则表达了时间流转,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意象。

然而,“抟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两句却带来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和悲凉。诗人似乎在感慨自然界的无常,即便是早梅,也可能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凋谢。

接下来的“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则转向了音乐与情感的表达,通过古琴和羌笛的声音,传递出一种孤寂和哀伤的情绪。诗人可能在借助乐器之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或是对周遭环境的感慨。

最后,“今朝两成咏,翻挟昔人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人雅士的怀念和颂扬。在此,诗人的心境似乎又回到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忆之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雪早梅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音乐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历史美的深切感悟和独到的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