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教迟皓洁,已丧目前机
出处:《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明 · 释函是
望夕光沉魄,晴林影尚微。
为云曾不是,即月岂全非。
过眼山容隐,含情夜色晖。
若教迟皓洁,已丧目前机。
为云曾不是,即月岂全非。
过眼山容隐,含情夜色晖。
若教迟皓洁,已丧目前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月光初升时分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光线与阴影在晴朗树林中的微妙变化。首句“望夕光沉魄”直接点出主题,夕阳即将落下,天边的光芒逐渐消逝。接着,“晴林影尚微”则描绘了在阳光照耀下的树林,虽然光线已经减弱,但依然能隐约看到树影的存在。
“为云曾不是,即月岂全非”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云和月的形象融入其中,暗示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瞬息万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云遮月掩,月映云辉,这种自然现象在诗人眼中,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变化,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过眼山容隐,含情夜色晖”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哲思。山峦在日落之后渐渐隐去,夜色中,月光洒满大地,仿佛含情脉脉,照亮了黑暗。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万物变换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最后,“若教迟皓洁,已丧目前机”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假设,表达了对时光易逝、机会难再的深刻领悟。如果让月亮等待更加纯净的光辉,那么现在的机会就会失去。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把握机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生命的独特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体现了明代理论家兼诗人释函是的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