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庙堂上,一日不可无
出处:《李息斋平章画著色竹御屏》
元末明初 · 张昱
此君有逸韵,翠佩而长裾。
遭彼列仙人,授以鸿爪书。
把玩犹未解,倏焉淩空虚。
化为九凤雏,其声杂笙竽。
煌煌蓟丘公,描写登画图。
丹青照屏帷,如对古丈夫。
乃知庙堂上,一日不可无。
至今伶伦氏,见之为踟蹰。
遭彼列仙人,授以鸿爪书。
把玩犹未解,倏焉淩空虚。
化为九凤雏,其声杂笙竽。
煌煌蓟丘公,描写登画图。
丹青照屏帷,如对古丈夫。
乃知庙堂上,一日不可无。
至今伶伦氏,见之为踟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赞美了李息斋平章所绘的彩色竹子御屏。诗人称这幅画中的竹子具有超凡的神韵,仿佛佩戴着翠绿的饰品,飘逸的长裙,暗示其不凡气质。画中竹子似乎曾被仙人赐予神秘的鸿爪书,令人惊叹不已。观赏者在欣赏时,竹子竟幻化成九只凤凰雏鸟,其鸣声如同笙竽般和谐悦耳。
诗人将蓟丘公(可能指画师)比作能工巧匠,他的画作栩栩如生,仿佛活灵活现,让人仿佛面对古代的伟丈夫。这幅画的重要性在于,它提醒人们庙堂之上,艺术与智慧同样不可或缺。最后,诗人提到,即使是古代的音乐大师伶伦见到这样的画作也会驻足沉思,表达了对画作的高度评价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画作的艺术魅力和深远影响,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赞赏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