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鸠虽拙,四时知阴晴
出处:《四禽》
宋 · 周必大
人言百舌巧,暑至辄无声。
不如鸠虽拙,四时知阴晴。
提壶劝我饮,我醉谁解酲。
布谷独可听,要当早归耕。
不如鸠虽拙,四时知阴晴。
提壶劝我饮,我醉谁解酲。
布谷独可听,要当早归耕。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人言:人们常说。百舌:比喻能言善辩的人。
巧:灵活。
辄:就。
无声:不说话。
鸠:斑鸠。
拙:笨拙。
四时:四季。
阴晴:天气阴晴。
提壶:拿着壶。
劝:劝说。
我醉:我喝醉了。
酲:酒醒。
布谷:布谷鸟。
独可听:唯独可以听见。
要当:应当。
早归耕:早早回家耕田。
翻译
人们常说舌头灵活,但到了夏天就不再多话。比不上斑鸠虽然笨拙,却能四季感知阴晴变化。
它提着壶劝我饮酒,但我喝醉了谁来帮我解酒困?
唯有布谷鸟的声音可以倾听,提醒我应当尽早回家耕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四禽》,通过对四种鸟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观察和生活哲理的感悟。首句“人言百舌巧,暑至辄无声”以百舌鸟为例,说明其虽然能言善辩,但在炎热的夏天却沉默不语,暗示了世间万物皆有其适应环境之时。接下来,“不如鸠虽拙,四时知阴晴”将鸠鸟与百舌对比,赞扬鸠鸟虽笨拙但四季都能感知天气变化,寓意朴实无华的智慧。
“提壶劝我饮,我醉谁解酲”借酒壶之口,表达诗人对饮酒的自嘲,同时也流露出孤独无人理解的意味。最后两句“布谷独可听,要当早归耕”则借布谷鸟的叫声提醒人们及时回归田园,过上顺应农时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节奏的尊重。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言性强,通过鸟类的行为揭示出人生的道理,富有哲理性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