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征衫抛未得,山中灵药采无由
出处:《白鹿寺》
宋 · 刘克庄
岁晚霜林落叶稠,携家来作鹿门游。
偈言恍似前生说,诗稿犹烦侍者收。
身上征衫抛未得,山中灵药采无由。
十年不独行人老,入定高僧白尽头。
偈言恍似前生说,诗稿犹烦侍者收。
身上征衫抛未得,山中灵药采无由。
十年不独行人老,入定高僧白尽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岁晚:年末。霜林:被霜覆盖的树林。
落叶稠:落叶很多,堆积如厚。
携家:带着家人。
鹿门游:游览鹿门山。
偈言:禅语,佛教中的短诗或教诲。
前生:前世。
诗稿:写好的诗稿。
侍者:服侍的人,此处指助手。
征衫:远行的衣服。
抛未得:还未脱下。
灵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采无由:无法去采集。
十年:十年时间。
行人:行者,指在外漂泊的人。
老:衰老。
白尽头:白发满头,形容年老。
翻译
年末时分,霜染的树林里落叶堆积如稠密的地毯,我带着家人一起来到鹿门游玩。禅语仿佛是前世的记忆在诉说,诗稿还得劳烦侍者收拾整理。
身上的远行衣裳还未脱下,无法进入山中寻找灵药。
十年孤身行走,人已老去,高僧入定修行,白发已爬满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词人在岁末来到一片霜林,随着落叶纷飞而至的场景,他带着家眷前往鹿门游历。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怀。"偈言恍似前生说"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留恋,而"诗稿犹烦侍者收"则显示了词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与痴迷。
"身上征衫抛未得,山中灵药采无由"两句透露出词人的生活不易,他可能身处战争或动荡之中,连基本的衣物都难以获得,而他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象征为“山中灵药”)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
最后两句"十年不独行人老,入定高僧白尽头"则表达了词人对于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禅宗修炼达到最高境界的向往。这里的“十年”可能是时间长短的笼统说法,强调的是岁月匆匆,而"入定高僧白尽头"则是对一种精神追求的寄托,即通过禅定的方式达至心灵的彻底解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于超越现世烦恼、寻求心灵自由的深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