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孰谓弟无子,兄子为后与子同全文

孰谓弟无子,兄子为后与子同

明 · 边贡
孰谓弟无子,兄子为后与子同
孰谓天有知,三子夭以殇,无后翻在躬。
嗟而克明,为子克子兄克兄。
吴人至今传,为吏公且平。
嗟而克明,葬以一命服,祭以五鼎烹。
有子官度支,出典邦国刑,铁冠白笔纡银青。
过家上冢泣,所生以三尺。
孙嗣宗祊,谓天无知,天竟有知,嗟克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边贡为段佥事惟勤的父亲所作的哀悼之作,名为《嗟克明》。诗中通过叙述一个家庭悲剧,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和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诗的开篇即揭示了悲剧的核心——兄弟无子,兄子继之,却不幸夭折,留下兄长独自承受丧子之痛。这种命运的转折,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接着,诗人感叹于天道似乎有知,却又让兄长在失去儿子的同时,也失去了继承人,命运的不公在此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嗟而克明,为子克子兄克兄”,这句诗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逝者克明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其子和兄长同样遭遇的同情。克明作为父亲,不仅失去了儿子,还面临着家族传承的危机,这种双重的悲痛令人动容。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述克明去世后的葬礼和祭祀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克明被以一品官的礼遇安葬,并以五鼎烹的仪式祭祀,体现了其生前的显赫地位和后人的敬仰之情。然而,最触动人心的是克明去世后,其子官至度支,出任地方官职,掌管国家刑罚,其孙则继承了宗庙的祭祀权,这一系列的描述,既是对克明生前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家族传承的赞颂。

最后,“孙嗣宗祊,谓天无知,天竟有知,嗟克明”一句,将主题升华,表达了对命运的反思。一方面,人们曾质疑天道的公正,认为克明的遭遇违背了自然法则;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即使在看似无常的命运面前,家族的传承和后人的荣耀依然得以延续,这或许正是对“天有知”的另一种解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悼与反思的主题,同时也体现了对家族传承和后世荣耀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