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路风波山路险,问师何以出嚣尘
出处:《赠华严院主》
明 · 成鹫
白莲开日往来频,谁识支公定力真。
长与烟霞为地主,不妨城市有閒人。
僧来借榻过三夏,客至停车动几旬。
峡路风波山路险,问师何以出嚣尘。
长与烟霞为地主,不妨城市有閒人。
僧来借榻过三夏,客至停车动几旬。
峡路风波山路险,问师何以出嚣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首句“白莲开日往来频”以白莲盛开象征高僧的清净与超凡脱俗,频繁的往来则暗示其法缘深厚,广受信众尊敬。次句“谁识支公定力真”通过类比支遁(支公)的定力,赞美了高僧的坚定意志和内心之静。
“长与烟霞为地主,不妨城市有闲人”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高僧与自然和谐共处,虽身处繁华都市,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然。接着,“僧来借榻过三夏,客至停车动几旬”描述了高僧待人接物的宽厚与热情,即使在忙碌中也能接待来访的僧侣和客人,显示出其深厚的修行和慈悲心。
最后,“峡路风波山路险,问师何以出嚣尘”以自然界的险峻比喻世间的纷扰,表达了对高僧如何在喧嚣尘世中保持清净与平和的疑问,同时也暗示了高僧通过修行达到了超越世俗烦恼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僧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深厚的修行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和谐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