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全文

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出处:《秋莺诗
宋 · 李廌
秋日生春意,林间闻晓莺。
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
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
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

拼音版原文

qiūshēngchūnlínjiānwénxiǎoyīng

nàishíwǎnhòuchóngmíng

yáoluòduōgǎnfāngfēihuìmǎnchéng

hǎoyīnfǎnshéshēng

注释

秋日:秋季。
生:产生。
春意:春天的感觉。
林间:树林中。
闻:听见。
晓莺:早起的小鸟。
奈何:无奈。
时序:时节。
晚:晚了。
候虫:季节性的昆虫,如蝉。
鸣:鸣叫。
摇落:落叶。
无多感:没有太多感触。
芳菲:芬芳的花朵。
会:将会。
满城:充满整个城市。
好音:美好的声音。
宜:适宜。
自默:静静地享受。
反舌:比喻烦人的鸟叫声。
无声:不发出声音。

翻译

秋天却生出春天的气息,清晨在林中听到鸟儿的啼鸣。
无奈时光已晚,来不及欣赏蝉鸣的乐章。
落叶虽多,感触并不深,满城将会是芬芳花朵的盛宴。
美好的声音应静静享受,不必让那些烦人的鸟叫声打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中隐含着春意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情感和哲思。

“秋日生春意”一句,以秋天这种看似与生长无关的季节,揭示了一种超越表面的生命力,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情趣,即在秋冬之际寻找春天的预兆,如枯木逢春等。

“林间闻晓莺”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听到鸟鸣的声音,尤其是在清晨,那种生机勃勃的声音,给人的心灵带来莫大的安慰和喜悦。这里的“晓莺”,不仅是指早晨的鸟鸣,也象征着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然而,诗人随后写道:“奈何时序晚,不及候虫鸣。”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能赶上某个美好瞬间的遗憾。这两句与前面“秋日生春意”相呼应,既有对生命快节奏变化的感慨,也有对个人时光无法挽留的深沉感受。

接下来的“摇落无多感,芳菲会满城”则转换了情绪,从对时间的哀叹转向对自然界中依然存在的美好之物的欣赏。这里,“摇落”指的是树叶随风轻轻摇曳,而非秋天大规模的落叶,显示出诗人对于细微变化的观察与感受。而“芳菲会满城”,则是对那些即使在秋日依然保持着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

最后,“好音宜自默,反舌可无声”这两句,既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美好的声音持有欣赏态度,但同时也倡导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界喧嚣的超然。这里的“好音”,可能是指自然界中的美妙声音,如鸟鸣等,而非世俗中的各种喧哗。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