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中间皆起处,一更前后恰来时
出处:《暮春始闻雷》
宋末元初 · 陈普
仓庚杜宇已喧卑,出地奔空独尔迟。
六合中间皆起处,一更前后恰来时。
吝蜗封闭俄惊破,迷蝶沉酣恐未知。
菌蠢蛰龙安静退,不妨奋豫小愆期。
六合中间皆起处,一更前后恰来时。
吝蜗封闭俄惊破,迷蝶沉酣恐未知。
菌蠢蛰龙安静退,不妨奋豫小愆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仓庚:黄莺。杜宇:杜鹃。
喧卑:喧闹。
尔:你。
迟:迟缓。
六合:天地四方。
一更前后:深夜。
来时:出现的时候。
吝蜗:蜗牛。
封闭:壳。
俄惊破:突然破裂。
迷蝶:沉醉的蝴蝶。
菌蠢:菌类。
蛰龙:冬眠的龙。
安静退:安静离去。
小愆期:稍作推迟。
翻译
黄莺与杜鹃已在低处喧闹,你却迟迟从地下飞向空中。在天地之间,你的出现恰在深夜一更前后。
蜗牛的壳突然破裂,让你吃惊,而沉醉的蝴蝶可能还未察觉。
如同冬眠的龙被菌类惊醒,你安静退去,稍稍推迟你的欢乐时光也无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暮春始闻雷》,通过对暮春时节雷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感悟。首句“仓庚杜宇已喧卑”,以黄莺和杜鹃鸟的鸣叫为背景,暗示春天即将过去,万物开始喧闹而显得卑微。次句“出地奔空独尔迟”,形象地写出雷声从地下慢慢升起,与其他声音相比显得迟缓而庄重。
“六合中间皆起处”描绘雷声扩散到天地四方的情景,显示出其宏大与威严。“一更前后恰来时”则点明雷声在夜晚的一更时分悄然响起,带来一种宁静中的震撼。接下来,“吝蜗封闭俄惊破”将雷声比喻为打破蜗牛壳的力道,生动地表现了它的突然和强大。
“迷蝶沉酣恐未知”借蝴蝶沉醉于花香,不知雷声来临,暗示世间生灵对自然变化的无知或疏忽。最后两句“菌蠢蛰龙安静退,不妨奋豫小愆期”寓意雷声唤醒了冬眠的龙(可能象征大地),提醒万物顺应时节变迁,不必过于忧虑,稍作延误也是正常的。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雷声这一自然现象,寓言人生哲理,既有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也包含着对生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