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鹤同惊怨,呦呦失故巢
出处:《城东获野鹿》
明 · 胡奎
城东四月交,野鹿走林坳。
本是归灵囿,何因出近郊。
生无青涧饮,死有白茅包。
猿鹤同惊怨,呦呦失故巢。
本是归灵囿,何因出近郊。
生无青涧饮,死有白茅包。
猿鹤同惊怨,呦呦失故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节,一只野鹿在城东林间自由奔跑的情景,随后通过“何因出近郊”的疑问,引出了野鹿最终被捕捉的命运。诗中充满了对野鹿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首句“城东四月交”,点明时间地点,春末夏初,城东景色宜人。次句“野鹿走林坳”,生动描绘了野鹿在密林中的自由奔跑,展现出其生命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接着,“本是归灵囿”一句,暗示野鹿原本属于山林,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何因出近郊”形成对比,表达了对野鹿被人类捕获的意外和不解。
“生无青涧饮,死有白茅包”两句,分别从生前和死后两个角度,描述了野鹿的生活状态和最终结局。生前,它可能无法在清澈的溪涧边饮水;死后,只能被简单地用白茅包裹,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最后,“猿鹤同惊怨,呦呦失故巢”以猿鹤的哀鸣和失去家园的野鹿的叫声,进一步渲染了对野鹿不幸遭遇的同情与哀悼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野鹿命运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生态平衡的思考以及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