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鱼龙水落萑蒲外,鸡犬村成檿柘边全文

鱼龙水落萑蒲外,鸡犬村成檿柘边

出处:《题烈女庙
元末明初 · 王逢
遗庙湖阴四百年,斑斑江竹映婵娟。
鱼龙水落萑蒲外,鸡犬村成檿柘边
不待清名垂女史,尚存贞魄降神弦。
君王社稷今焉在,伏腊粢盛自俨然。
帷箔夜凉临月榻,佩环晨响起云軿。
湘灵鼓瑟虞风盛,蔡琰闻笳汉鼎迁。
嗟彼生还羞故国,何如死节报皇天。
明妆靓服黄尘里,重为伤时涕泗涟。

鉴赏

这首诗《题烈女庙》由元末明初诗人王逢所作,通过对庙宇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烈女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诗中以“遗庙湖阴四百年”开篇,点出庙宇历史悠久,历经四百年的岁月洗礼,依然屹立不倒,象征着烈女精神的永恒。

“斑斑江竹映婵娟”一句,通过江边竹林的斑驳光影,映衬出庙宇的庄严与美丽,暗示烈女形象如同竹子一般坚韧不屈。接下来,“鱼龙水落萑蒲外,鸡犬村成檿柘边”,描绘了庙宇周围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与庙宇的庄严肃穆形成对比,强调了烈女精神对于社会的深远影响。

“不待清名垂女史,尚存贞魄降神弦”两句,赞美烈女虽未留下清名于史册,但其坚贞的灵魂却能感动天地,如同神弦般悠扬。这种对个人品质的颂扬,超越了历史的局限,体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推崇。

“君王社稷今焉在,伏腊粢盛自俨然”则将视角转向国家与社会,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对当前现状的感慨。尽管政权更迭,但烈女的精神依然在民间流传,成为社会道德的标杆。

后半部分“帷箔夜凉临月榻,佩环晨响起云軿”描绘了庙宇内夜晚的静谧与清晨的生机,通过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强化了对烈女精神的崇敬。

“湘灵鼓瑟虞风盛,蔡琰闻笳汉鼎迁”引用了湘夫人鼓瑟和蔡文姬闻笳的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统的追思。

最后,“嗟彼生还羞故国,何如死节报皇天”抒发了对生还者未能坚守故国的遗憾,以及对烈女选择牺牲以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的赞美。这不仅是对烈女的哀悼,也是对所有为国捐躯者的致敬。

“明妆靓服黄尘里,重为伤时涕泗涟”结尾处,诗人将烈女的形象置于黄尘之中,与前文的华丽装扮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烈女精神永存的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烈女庙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对古代女性英雄的崇敬,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社会道德、文化传承等多重主题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