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儒者定应无,问政胡为不问儒
出处:《饮兴道观有感五首 其五》
宋末元初 · 方回
尔时儒者定应无,问政胡为不问儒。
五代乱离千血阵,万山深杳一丹炉。
能容隐遁犹难必,遽谓飞升岂不诬。
我欲卜邻聊避俗,未须跳入长房壶。
五代乱离千血阵,万山深杳一丹炉。
能容隐遁犹难必,遽谓飞升岂不诬。
我欲卜邻聊避俗,未须跳入长房壶。
注释
尔时:当时。儒者:儒家学者。
胡为:为何。
五代:指唐末到宋初的五个朝代。
乱离:战乱分离。
千血阵:形容战争惨烈。
丹炉:炼丹的炉子,象征修炼成仙。
能容:能够容纳。
隐遁:隐居。
飞升:飞升成仙。
诬:欺骗。
卜邻:选择邻居。
聊:姑且。
长房壶:葛洪的葫芦,传说他能炼制长生不老药。
翻译
那时的儒家学者大概已经不存在了,为何治理国家不询问儒家的意见呢。历经五代战乱,无数鲜血染红了战场,万座山峦深处隐藏着一座炼丹炉。
即使能容忍隐士的存在也难以确定,突然说他们已飞升成仙岂不是欺骗。
我想要选择一个邻居来避开世俗,还不必急着跳进仙人葛洪的葫芦中逃避现实。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境界。"尔时儒者定应无,问政胡为不问儒"表明在当时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传统儒家的理念似乎已经失去了关注点,而政治议题却鲜少涉及到这些根深蒂固的智慧。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与分裂,以及后来的宋末元初之交,国家多灾难,这些历史事件如同"千血阵"一般残酷。
"万山深杳一丹炉"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其中"丹炉"常用来比喻炼制仙丹的器具,在这里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高尚。诗人通过这样的意象,表达了对于内在修养和精神升华的渴望。
"能容隐遁犹难必,遽谓飞升岂不诬"这一句透露出,即便是能够隐藏退避于世俗之外,也还是困难重重,更不要轻易谈论那些高不可攀的修行成就,如同飞升仙界一般,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过头。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欲卜邻聊避俗,未须跳入长房壶"。这里的"卜邻"意指选择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聊避俗"则是为了暂时逃离世俗纷扰;而"未须跳入长房壶"则意味着并不急于做出极端的选择,如同跳入深井一般。诗人在表达一种平衡与谨慎的态度,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中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对于个人修养、隐逸生活以及对世事的超然态度的一种抒发,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