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随汉筑,煦妪上虞弦
出处:《赋风》
宋 · 宋庠
噫气含朝籁,离星动夕躔。
威灵随汉筑,煦妪上虞弦。
清拂兰台客,徐飘郑圃仙。
来应凭虎啸,去不待蛇怜。
塞外凄天马,林端饱露蝉。
入松和韵古,转蕙逐光妍。
黄落汾睢地,悲歌易水天。
如何箕颍上,独取一飘捐。
威灵随汉筑,煦妪上虞弦。
清拂兰台客,徐飘郑圃仙。
来应凭虎啸,去不待蛇怜。
塞外凄天马,林端饱露蝉。
入松和韵古,转蕙逐光妍。
黄落汾睢地,悲歌易水天。
如何箕颍上,独取一飘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噫气:清晨的气息。朝籁:早晨的自然声音。
离星:夜晚的星辰。
夕躔:星辰的移动轨迹。
威灵:威严的力量。
汉筑:汉代的建筑象征。
煦妪:温暖如母。
虞弦:虞舜的琴弦,象征音乐。
兰台:古代官署名,此处指官员。
郑圃:郑国的园林,仙人居住之地。
虎啸:比喻力量或号召力。
蛇怜:无需依赖别人的同情。
塞外:边疆地区。
凄:凄凉。
天马:形容边塞的马。
露蝉:露水中的蝉。
入松:进入松林。
转蕙:转向蕙草。
黄落:秋天的景象。
悲歌:悲伤的歌曲。
飘捐:飘然而去,奉献自我。
翻译
清晨的气息中蕴含着自然的声音,夜晚的星辰在移动轨迹。威严的力量如同汉代的建筑,温暖如母的恩惠洒向虞舜的琴弦。
清风轻轻拂过兰台的官员,悠然飘过郑国的仙人。
它的到来依靠虎啸,离去无需依赖蛇的怜悯。
边塞的天空凄凉,马儿在林梢饱受露水,蝉鸣声声。
进入松林,和古韵共鸣,转向蕙草,追逐光芒的美丽。
秋天的汾河、睢水之地,易水边的悲歌回荡。
为何在箕山颖水之上,独独选择飘然而去,奉献自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名为《赋风》。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深切感受,以及他对古人风骨的追慕。
"噫气含朝籁,离星动夕躔" 开篇即以宏大的天文观察开始,表达了诗人胸襟宽广的视野。"威灵随汉筑,煦妪上虞弦" 中的“威灵”和“煦妪”都是古代乐器的名称,这两句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文化的怀念。
"清拂兰台客,徐飘郑圃仙" 这两句中的“兰台”和“郑圃”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古代文人的向往。"来应凭虎啸,去不待蛇怜" 则是用动物的形态比喻来去自如,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
"塞外凄天马,林端饱露蝉"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边塞萧瑟的景象和自然界的生机。"入松和韵古,转蕙逐光妍" 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古代文化的追求。
"黄落汾睢地,悲歌易水天" 这两句中“黄落”指秋天落叶,“汾睢地”则是一种迷离的景象。"悲歌易水天" 则是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最后,"如何箕颍上,独取一飘捐"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风雅之士的形象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于高洁脱俗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遗迹和古代文化的深情怀念,展现了诗人超逸脱俗的艺术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