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吸沆瀣浆,蹙额惭满腹
出处:《奉召赴都经泰岳遥望有作》
清 · 毛奇龄
夙昔爱天孙,层霄踊双足。
俯仰志不遂,高卧沧海曲。
结念周八荒,扶舆久脱辐。
垂老始被徵,一憩梁父麓。
崇岩倚重云,白日系匡谷。
欲吸沆瀣浆,蹙额惭满腹。
我有鸡斯乘,蹑峤如驾陆。
入林招洪崖,望海诮徐福。
折取东峰枝,间与夸父逐。
历险理自明,升远象以瞩。
何为盼修途,展转愧寥廓。
俯仰志不遂,高卧沧海曲。
结念周八荒,扶舆久脱辐。
垂老始被徵,一憩梁父麓。
崇岩倚重云,白日系匡谷。
欲吸沆瀣浆,蹙额惭满腹。
我有鸡斯乘,蹑峤如驾陆。
入林招洪崖,望海诮徐福。
折取东峰枝,间与夸父逐。
历险理自明,升远象以瞩。
何为盼修途,展转愧寥廓。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毛奇龄所作的《奉召赴都经泰岳遥望有作(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己命运转折的感慨。他自比为古代神话中的天孙、扶舆等人物,寓言自己早年志向未酬,如今老迈之际才被朝廷征召,途径泰山时仰望崇岩白云,心生向往。他想象自己如同驾驭陆地的神鸟,进入山林寻找仙人,甚至追赶夸父追逐太阳,意在表达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诗中“历险理自明,升远象以瞩”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认为通过经历艰险可以明白人生道理,登高远望则象征着提升自我、追求理想。然而,“何为盼修途,展转愧寥廓”又流露出对漫长仕途的期待和对自己未能早展抱负的些许遗憾,以及对广阔天地的敬畏和自省。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对人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