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上下无平屋,松色中间有落梅
出处:《题云严寺》
宋 · 戴栩
才见好山疑近寺,却寻流水入山来。
坡头上下无平屋,松色中间有落梅。
越地此方全是海,唐碑其字半生苔。
万庵老子吾家客,说到儒门眼倍开。
坡头上下无平屋,松色中间有落梅。
越地此方全是海,唐碑其字半生苔。
万庵老子吾家客,说到儒门眼倍开。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栩所作的《题云严寺》。诗中描绘了诗人游历云严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才见好山疑近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山景之美,让人误以为寺庙近在眼前。接着,“却寻流水入山来”暗示诗人沿着溪流探寻,进一步深入山中。
“坡头上下无平屋”,写出了山势的陡峭和寺宇的选址巧妙,隐含着僧侣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松色中间有落梅”,描绘了冬日里松树间飘落的梅花,增添了寺庙的清冷与雅致。
“越地此方全是海”,点明了地理位置,可能是指浙江一带靠海,暗示了云严寺的环境开阔。而“唐碑其字半生苔”,则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古碑上的字迹已被岁月侵蚀,增添了寺庙的历史厚重。
最后两句“万庵老子吾家客,说到儒门眼倍开”,表达了诗人对云严寺主人(万庵老子)的敬仰,以及对方能深入讲解儒家学问的期待,使得诗人眼界大开,心生敬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云严寺的自然风光、历史底蕴以及儒家文化的魅力,体现了诗人对禅宗与儒家思想交融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