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有个见得亲,也似不虚行一转
出处:《送泐潭化主往泉南》
宋 · 释慧空
马驹霜蹄疾如电,过处千人万人见。
于中有个见得亲,也似不虚行一转。
古来佛国号漳泉,此去逢人呈旧面。
不须更拣亲与疏,是有是无都一串。
看看激起南海波,流入西江为瀚漫。
江西老宿问空生,但道而今成老健。
于中有个见得亲,也似不虚行一转。
古来佛国号漳泉,此去逢人呈旧面。
不须更拣亲与疏,是有是无都一串。
看看激起南海波,流入西江为瀚漫。
江西老宿问空生,但道而今成老健。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马蹄飞速奔驰的场景,展现了速度与力量之美。诗人通过“霜蹄”、“电”等形象化的词语,将马匹的速度感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马蹄踏过地面时的震撼力。同时,诗中“过处千人万人见”一句,不仅强调了马匹速度之快,也暗示了其影响力之广,无论何处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思考:“于中有个见得亲,也似不虚行一转。”这句话意在探讨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提出即使在快速的行动中,也能找到真正亲近和理解的事物,这并非虚度光阴,而是有意义的旅程。这种观点富有深意,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佛法的探讨,提到了“佛国”和“漳泉”,暗示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厚理解。通过“逢人呈旧面”这一句,诗人表达了佛法的普适性和恒久性,即无论何时何地,佛法都能给人带来正面的影响,如同老友重逢,带来温暖和安慰。
最后,“看看激起南海波,流入西江为瀚漫”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佛法的传播和影响,如同波浪般扩散,最终汇入广阔的江河,象征着佛法的深远影响和广泛传播。这种比喻既展现了佛法的宏大与包容,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法传播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生活哲理和宗教信仰,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关于速度、价值、人际关系以及佛法传播的多重主题,是一首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