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乡居三月行前有感赏析

乡居三月行前有感

近现代 · 张中行
壮岁蹉跎愧晓鸡,白头生计寄征藜。
松陵未得留鸿爪,杜曲何妨信马蹄。
太液风烟通枕簟,天台洞穴隔云泥。
翳桑三宿生恩爱,点检行装意转迷。

词语解释

白头的意思:[释义](名)指年老。 [构成]偏正式:白(头 [例句]白头老翁。(作定语)白头到老。(作主语)相爱到白头。(作宾语)...

蹉跎的意思:◎ 蹉跎 cuōtuó(1) [waste time as making faltering steps] 时间白白地去;虚度光阴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晋书·周处传》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三国 魏· 阮籍《咏怀诗》日月蹉跎(2) [slip and fall;take a wrong step in life]∶失足...

点检的意思:◎ 点检 diǎnjiǎn[hand over item by item] 一个一个地查检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张委、 张霸二人。——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洞穴的意思:◎ 洞穴 dòngxué(1) [cave]∶在土中、在峭壁上或在小丘里挖出来的空间,尤指有洞口通到地表面的天然地下室(2) [cavern]∶往往指较大的或范围不定的地下洞(3) [grotto]∶山洞的深处...

杜曲的意思:(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 樊川 、 御宿川 流经其间。 唐 大姓 杜 氏世居于此,故名。 唐 唐彦谦 《长溪秋望》诗:“寒鸦闪闪前山远, 杜曲 黄昏独自愁。” 宋 陆游 《新寒》诗:“ 杜曲 新愁随断雁, 辽阳 遗恨入疎砧。”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幽居》曲:“生计无多。 陶令 琴书, 杜曲 桑麻。”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 五陵 固多胜概,而 杜曲 为最。”(2).指 唐 杜牧 。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

恩爱的意思:[释义](动)(夫妻)亲热。 [构成]并列式:恩+爱 [例句]这对夫妻很恩爱。(作谓语)...

风烟的意思:◎ 风烟 fēngyān[mist and clouds] 风尘、烟雾;云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何妨的意思:[释义](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这样做。带有鼓动、激励的语气。 [构成]偏正式:何〔妨 [例句]何妨试试?(作状语)...

检行的意思:(1).检正行为。 汉 王充 《论衡·答佞》:“在人君位者,皆知九德之可以检行,事效可以知情。”(2).查验巡行。《后汉书·方术传上·任文公》:“ 哀帝 时,有言 越雟 太守欲反,刺史大惧,遣 文公 等五从事检行郡界,潜伺虚实。”《北史·蛮传》:“ 永平 初, 东荆州 表太守 桓叔兴 前后招慰 大阳蛮 归附者一万七百户,请置郡十六、县五十,詔前镇东府长史 酈道元 检行置之。”《宋书·文帝纪》:“京邑大水,乙卯,遣使检行賑赡。”(3).操行。《北齐书·皮景和传》:“少子 宿达 , 武平 末太子斋帅,有才藻...

马蹄的意思:形容速度快,声势大。...

三宿的意思:(1).进爵三次。《书·顾命》:“王三宿,三祭,三咤。” 孔 传:“礼成於三,故酌者实三爵於王,王三进爵,三祭酒。三奠爵。” 孔颖达 疏:“三宿,谓三进爵,从立处三进至神所也。”《陈书·沉文阿传》:“三宿三咤,上宗曰饗,斯盖祭儐受福,寧谓贺酒邪!”(2).犹言三日;三夜。谓时间较久。《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 昼 ,是何濡滞也?” 赵岐 注:“留於 昼 三日,怪其淹久。” 唐 白居易 《答微之咏怀见寄》诗:“分袂二年劳梦寐,并牀三宿话平生。”佛教有出家人不三宿桑下,以免妄生依恋之说,见《四十二章经...

生计的意思:◎ 生计 shēngjì(1) [means of livelihood]∶谋生的办法教育是为生活而不仅仅为生计作准备,是为生存而不是为谋生作准备(2) [living]∶生活的状况但伙计本非仇敌,生计艰难,要求提高待遇,也正是人情之常。——柯灵《遥夜庥》(3) [plan] ∶谋划;产生计策事生谋,谋生计。——《鬼谷子》...

生恩的意思:犹言再生之恩。 唐 韩愈 《贺赦表》:“生恩既及於四海,和气遂充於八紘。”...

松陵的意思:(1). 吴淞江 的古称。为 太湖 支流三江之一,由 吴江县 东流与 黄浦江 汇合,出 吴淞口 入海。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 唐 皮日休 《松江早春》诗:“ 松陵 清浄雪初消,见底 新安 恐未如。”参见“ 松江 ”。(2). 吴江县 的别称。 宋 姜夔 《过垂虹》诗:“曲终过尽 松陵 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江县》:“ 吴江县 ,府东南四十五里,东北至 松江府 …… 唐 曰 松陵镇 。 乾寧 二年, 杨行密 与 钱...

宿生的意思:(1).老成博学的读书人。《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方今宿生巨儒,并各年高,教训之道,孰为其继。”(2).佛教语。犹前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盐官孝妇》:“上管场亭户 顾德谦 妻 张氏 ,梦神人以宿生事责之曰:‘明当死雷斧下。’”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访道》:“知卿有缘,宿生来知卿有缘。红尘不恋,受清虚红尘不恋。”...

太液的意思:(1).古池名。 汉 太液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莱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参阅《三辅黄图》卷四。(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3).古池名。 元 、 明...

天台的意思:(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

头生的意思:(1).头胎,第一次生育的小孩。《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也从不曾见有七十岁的养头生。” 许钦文 《鼻涕阿二》一:“第一个是女孩,因为以为这是‘头生’,又以为第二个可是男孩,还不十分厌恶。”(2).第一胎生的。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六:“大管事来问: 张二靡汰 头生孩子办满月,请老爷示,礼单恁样批?”...

晓鸡的意思:报晓的鸡。 唐 孟浩然 《寒夜张明府宅宴》诗:“醉来方欲卧,不觉晓鸡鸣。” 唐 皮日休 《古函关》诗:“今朝行客过,不待晓鸡鸣。” 清 沉自然 《晓别曲》:“月没星阑晓鸡唱,离人催起同心帐。”...

信马的意思: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 唐 岑参 《西掖省即事》诗:“平明端笏陪鵷列,薄暮垂鞭信马归。” 宋 张先 《木兰花》词:“帘重不知金屋晚,信马归来肠欲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信马行,越十餘日,忽得路出山,则 哈密 境矣。”...

行装的意思:◎ 行装 xíngzhuāng[outfit for a journey;luggage] 外出时携带的衣物、被褥等整理行装今其行装盛。——清· 张廷玉《明史》...

烟通的意思:亦作“烟通”。即烟囱。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一进 仪凤门 ,便可以看见它那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的烟通。” 鲁迅 《书信集·致陈烟桥》:“那是开工的时候,为什么烟通上没有烟呢?”...

翳桑的意思:古地名。 春秋 晋 灵辄 饿于 翳桑 , 赵盾 见而赐以饮食。后 辄 为 晋灵公 甲士。会 灵公 欲杀 盾 , 辄 倒戈相卫, 盾 乃得免。事见《左传·宣公二年》。按,翳桑, 杜预 注云,“桑之多荫翳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左传中》云,“ 翳桑 当是地名”。今从 王 说。后以“翳桑”为饿馁绝粮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 宋 虞俦 《十二月二十六日早起雪已三寸许》诗:“宿麦连云虽入望,路傍犹有翳桑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翳...

云泥的意思:语出《后汉书·逸民传·矫慎》:“﹝ 吴苍 ﹞遗书以观其志曰:‘ 仲彦 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 南朝 梁 荀济 《赠阴梁州》诗:“云泥已殊路,暄凉詎同节。” 唐 钱起 《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诗:“寂寞想 章臺 ,始叹云泥隔。”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尧曰篇一》:“抑既为人心矣,其视道心有云泥之隔,而安能有过于道心者乎?”后因亦用“云”尊称他人,用“泥”谦称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

枕簟的意思:枕席。泛指卧具。《礼记·内则》:“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唐 韩愈 《新亭》诗:“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扫堂延枕簟,公子气翩翩。” 清 方文 《山中休夏》诗:“柴门枕簟恣高眠,虽无饱饭粥亦乐。”...

壮岁的意思:壮年。 唐 白居易 《晚岁》诗:“壮岁忽已去,浮荣何足论。” 宋 陆游 《月夜泛小舟湖中三更乃归》诗:“壮岁巧名惭汗马,暮年心事许沙鸥。”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壮岁难恃,倏焉将老。” 清 顾炎武 《岁暮》诗:“壮岁尚无闻,及今益樗散。” 邓溥 《自题印雅》诗:“壮岁雕虫感,除非 扬子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