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槐阴亲舍
明 · 胡奎
慈乌夜夜啼,宛在慈溪西。
大槐高过屋,慈乌来上栖。
乌雏思返哺,哑哑愁日暮。
白云飞度江,恨不随云去。
雏有青霄翮,翱翔霜柏枝。
慈溪东入海,雏心无已时。
大槐高过屋,慈乌来上栖。
乌雏思返哺,哑哑愁日暮。
白云飞度江,恨不随云去。
雏有青霄翮,翱翔霜柏枝。
慈溪东入海,雏心无已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慈乌与幼乌之间的亲情,以及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开篇“慈乌夜夜啼,宛在慈溪西”,以慈乌的啼声起笔,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慈乌似乎在夜晚的溪边呼唤着什么。接着,“大槐高过屋,慈乌来上栖”,描述了慈乌栖息于高大的槐树之上,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慈乌对家的依恋。
“乌雏思返哺,哑哑愁日暮”两句,直接点明了慈乌与幼乌之间的情感纽带——慈乌在为幼鸟寻找食物,而幼鸟则在日暮时分发出哀鸣,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让人感受到亲情的伟大与深沉。
“白云飞度江,恨不随云去”,诗人借白云之喻,表达了慈乌对远方的向往,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尽管现实中的慈乌无法随云而去,但其内心深处的那份向往却如同白云一般,飘渺而遥远。
最后,“雏有青霄翮,翱翔霜柏枝。慈溪东入海,雏心无已时”,诗人通过幼乌的形象,寄托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由的追求。幼乌拥有青天之翼,能够在霜柏枝间翱翔,象征着对广阔世界的探索与向往。同时,慈溪向东流入大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限可能,幼乌的心永远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慈乌与幼乌的故事,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情感表达,展现了生命中亲情的温暖与对自由的向往,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