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吟
明 · 杨慎
南中有鸟名伯劳,禽经羽族称雄豪。
曾隶九苞来拣竹,耻随百舌绕蓬蒿。
青春受谢,四月维夏。
茂树薰风,长林短夜。
伊伊喔喔未有声,架架格格先鸡鸣。
阶前停蚓笛,江上住鼍更。
熠耀收灯火,蟋蟀罢?筝。
村妇侵星提瓮汲,山农带月架犁耕。
戴胜降桑人共羡,鶗鴂歇芳君不见。
寄信难凭北去鸿,单栖肯逐西飞燕。
故乡迢递水云深,客游闻此几惊心。
何时高枕松䆫下,细听桐花小凤吟。
曾隶九苞来拣竹,耻随百舌绕蓬蒿。
青春受谢,四月维夏。
茂树薰风,长林短夜。
伊伊喔喔未有声,架架格格先鸡鸣。
阶前停蚓笛,江上住鼍更。
熠耀收灯火,蟋蟀罢?筝。
村妇侵星提瓮汲,山农带月架犁耕。
戴胜降桑人共羡,鶗鴂歇芳君不见。
寄信难凭北去鸿,单栖肯逐西飞燕。
故乡迢递水云深,客游闻此几惊心。
何时高枕松䆫下,细听桐花小凤吟。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伯劳吟》描绘了一种南国特有的鸟类——伯劳,以其雄壮的形象和独特的鸣叫为特点。诗中通过对比伯劳与百舌,强调了其不随俗、自尊自重的品性。春天过去,夏季来临,伯劳在茂盛的树下鸣叫,与夏日的微风和短暂的夜晚相映成趣。它的叫声先于鸡鸣,如同乐音,昆虫的活动也随着它的鸣叫而停止。
诗人借伯劳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游子的关切。他感叹寄信无门,只能羡慕那些能回归家园的鸟儿,如戴胜鸟和鶗鴂。最后,他想象自己在松林中安眠,聆听桐花小凤的鸣唱,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