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归寺壁
宋 · 杨万里
题字才前岁,冲寒又此行。
竹能知雨至,窗不隔江清。
走檄还曾了,禁人未肯晴。
息肩更须喜,问路可怜生。
竹能知雨至,窗不隔江清。
走檄还曾了,禁人未肯晴。
息肩更须喜,问路可怜生。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独到感受。
“题字才前岁”一句,点明此次游历是在不久前的去年,这种回忆性的开头,为后文的情绪铺垫了一层温馨的色彩。紧接着,“冲寒又此行”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勇敢探索和不畏严寒的坚韧意志。
“竹能知雨至,窗不隔江清”这两句,展示了诗人的细致观察力。竹子在风中摇曳,似乎能预感雨水的到来,而窗前则是江景清澈可见,显示出诗人对居住环境的深刻体验和欣赏。
“走檄还曾了,禁人未肯晴”两句,通过对走在竹林中声音的描写,以及天气变化中人的情感反应,表达了一种期待与等待的心境。这里的“禁人”可能指的是外界的干扰或是内心的忧虑,而“未肯晴”则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和微妙。
“息肩更须喜,问路可怜生”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在经过一系列自然与情感体验之后,所获得的心灵平静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里的“息肩”意味着放松心弦,而“问路可怜生”则是在询问生命之路是否值得同情或理解,这里的“可怜生”既可以解读为诗人对自己的生命旅途感到珍惜,也可以看作是对周遭世界的深刻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