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山遇雨憩文殊庵
清 · 赵函
四山尊一峰,巑岏出仙掌。
遵涧肆幽行,穿萝成独往。
空岩堆落叶,湿翠下不上。
诸天风雨来,涛浪万松响。
泉语堕寒淙,鼯啼没灌莽。
寂寞文殊庵,昔游俨可想。
老僧已茶毗,苔色上斋榜。
先公婆罗碑,遗墨尚精爽。
留此镇山门,摩挲心郁怏。
再来知何时,应待药苗长。
遵涧肆幽行,穿萝成独往。
空岩堆落叶,湿翠下不上。
诸天风雨来,涛浪万松响。
泉语堕寒淙,鼯啼没灌莽。
寂寞文殊庵,昔游俨可想。
老僧已茶毗,苔色上斋榜。
先公婆罗碑,遗墨尚精爽。
留此镇山门,摩挲心郁怏。
再来知何时,应待药苗长。
鉴赏
这首清代赵函的《摄山遇雨憩文殊庵》描绘了作者在摄山游玩时,雨中造访文殊庵的经历。首句“四山尊一峰,巑岏出仙掌”展现了山势的壮观,仿佛众山拱卫着一座仙人之掌。接着,“遵涧肆幽行,穿萝成独往”描述了诗人独自沿着山涧深入,穿过藤萝的幽静行程。
“空岩堆落叶,湿翠下不上”写出了环境的清冷与湿润,落叶堆积的空岩和无法上攀的湿翠,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风雨声起,“诸天风雨来,涛浪万松响”,增添了自然的磅礴气势。
“泉语堕寒淙,鼯啼没灌莽”进一步渲染了雨中的声音,泉水低语和鼯鼠的叫声在深林中回荡。诗人回忆起过去在此的游览,“寂寞文殊庵,昔游俨可想”,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最后,诗人感叹僧人的离去,“老僧已茶毗,苔色上斋榜”,并提及先父留下的婆罗碑,字迹依然清晰。“留此镇山门,摩挲心郁怏”表达了对遗迹的珍视和遗憾,以及对未来重访的期待:“再来知何时,应待药苗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摄山的自然风光,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