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尧庙赏析

尧庙

当代 · 伯昏子
新筑閟宫已斑驳,吕梁黑霾翻斗角,群灵恭聆夔一足。
垂柳初绿风来薰,不复船歌发涸汾,兰蕙如剪柏如焚。
黟然双立诽谤木,皲体遍罅首硗秃,上无一字教人读。
古族流散化荒烟,姑射西望心茫然,十亿尧舜空问天。
但慕万邦执玉帛,祖宗足法法足绎,揖让台上光炎赫。

词语解释

斑驳的意思:[释义](形)〈书〉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杂色)。也作班驳。 [构成]并列式:斑+驳 [例句]颜色斑驳。(作谓语)...

谤木的意思:相传 尧 舜 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柱,让人在上面写谏言,称“谤木”。见《史记·孝文本纪》。《后汉书·杨震传》:“臣闻 尧 舜 之世,諫鼓谤木,立之於朝。”后世因于宫外立木以示纳谏,仍称“谤木”。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匦使》:“ 梁武帝 詔于谤木肺石旁各置一函,横议者投谤木函,求达者投肺石函,则今之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朕访落伊始,首下詔求讜言,盖与諫鼓、谤木同意。”...

垂柳的意思:◎ 垂柳 chuíliǔ[weeping willow] 乔木,雌雄异体,树枝细长,柔软下垂,叶子基部宽,前端渐尖。也叫“垂杨柳”...

斗角的意思:动物以角相抵而斗。 马寒冰 《我的心飞向尼罗河畔》:“她又气又羞,挥起了那黑色的鞭子,想打又不忍打地,把斗角的羊儿哄散。”...

翻斗的意思:◎ 翻斗 fāndǒu[skip bucket] 指可以翻转过来的车斗...

诽谤的意思:◎ 诽谤 fěibàng[slander;libel] 说人坏话,诋毁和破坏他人名誉。诽是背地议论,谤是公开指责诽谤朋友,实在可恶...

姑射的意思:(1).山名。在 山西省 临汾县 西,即古 石孔山 ,九孔相通。《山海经·东山经》:“ 卢其 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 姑射 之山,无草木,多水。” 郝懿行 笺疏:“《庄子·逍遥游》篇云:‘藐 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阳’;《隋书·地理志》云,‘ 临汾 有 姑射山 ’。山在今 山西 平阳府 西。”按,《山海经·东山经》下文尚有 北姑射山 、 南姑射山 ,所指已不可考;又《海内北经》有 列姑射 ,当为传说中另一山名。(2).《庄子·逍遥游》:“藐 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诗文...

光炎的意思:火光;光芒。《韩诗外传》卷一:“日月不高,则所照不远;水火不积,则光炎不博。”《后汉书·任光传》:“使骑各持炬火,弥满泽中,光炎烛天地。”...

黑霾的意思:空中黑而混浊貌。《清史稿·灾异志五》:“﹝ 雍正 元年四月初七﹞ 恩县 夜起大风,飞石拔木,有顷黑霾如墨,良久復变为红霾,乍明乍暗,逮晓方息。”...

荒烟的意思:◎ 荒烟 huāngyān[all over spreaded smog] 弥漫的烟雾荒烟蔓草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兰蕙的意思:兰和蕙。皆香草。多连用以喻贤者。《汉书·扬雄传上》:“排玉户而颺金铺兮,发兰蕙与穹穷。” 汉 赵壹 《疾邪》诗之二:“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芻。” 唐 褚遂良 《安德山池宴集》诗:“良朋比兰蕙,雕藻迈琼琚。” 清 顾炎武 《送李生南归寄戴笠王锡阐二高士》诗:“风吹兰蕙色,一夜落 关中 。”...

流散的意思:◎ 流散 liúsàn[wander about and scatter] 流转失散...

吕梁的意思:(1).山名。在今 山西省 西部,位于 黄河 与 汾河 间。主峰在 离石县 东北。 夏禹 治水,凿 吕梁 以通 黄河 ,即指此。《吕氏春秋·爱类》:“昔上古 龙门 未开, 吕梁 未发, 河 出 孟门 ,大溢逆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河水 左合一水,出 善无县 故城西南八十里,其水西流,歷於 吕梁 之山,而为 吕梁洪 ……盖 大禹 所闢,以通 河 也。” 陈毅 《过吕梁山》诗:“峥嶸突兀 吕梁 雄,我来冰雪未消融。”(2).水名。也称 吕梁洪 。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东南五十里。有...

茫然的意思:[释义](1) (形)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都使我茫然。(作谓语) (2) (形)失意的样子。茫然自失。(作状语) [构成]附加式...

硗秃的意思:贫瘠多石不生草木之地。 宋 苏轼 《凤翔八观·李氏园》诗:“北山卧可见,苍翠间磽秃。”...

群灵的意思:众神。《晋书·乐志上》:“众神感,羣灵仪。”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至澹以应羣灵,至冲虚以应兆人。”...

万邦的意思:(1).所有诸侯封国。后引申为天下,全国。《书·尧典》:“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诗·大雅·文王》:“仪刑 文王 ,万邦作孚。” 郑玄 笺:“仪法 文王 之事,则天下咸信而顺之。”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君临万邦,万邦既化。” 唐 白居易 《贺雨》诗:“遂下罪己詔,殷勤告万邦。” 明 张居正 《恭励圣学诗》:“元后辅万邦,绥猷良不易。”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虚数不可实指之例》:“古代邦国狭小, 虞 夏 之交,计有万国,而后世遂有万邦之语。”(2).泛指众多的国家。 郭沫...

问天的意思:谓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 汉 王逸 《<楚辞·天问>序》:“《天问》者, 屈原 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一:“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炎赫的意思:炽热。《后汉书·质帝纪》:“自春涉夏,大旱炎赫,忧心京京。” 唐 杜甫 《热》诗之一:“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 明 刘基 《漫成》诗之六:“炎赫迎新节,綈袍洗未乾。”...

尧舜的意思:◎ 尧舜 Yáo-Shùn(1) [Emperors Yao and Shun]∶尧和舜。据说都是上古的贤明君主(2) [saint;sage]∶泛指圣人...

黟然的意思:黑貌。 宋 欧阳修 《秋声赋》:“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明 何景明 《说琴》:“是病于材也,予观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絃,故鼓之弗扬。”...

揖让的意思:(1).宾主相见的礼仪。《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賔客摈相之礼,以詔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大叔 见 赵简子 , 简子 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让盘旋,吾未见焚之自息也。”(2).指礼乐文德。《汉书·礼乐志》:“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参见“ 三揖三让 ”...

一字的意思:(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

玉帛的意思:◎ 玉帛 yùbó(1) [jade objects and silk fabrics used as state gifts]∶玉器和丝织品,古时用于祭祀,国与国间交际时用做礼物(2) [property;belongings]∶泛指财物...

执玉的意思:(1).手捧玉器。《礼记·祭义》:“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 孔颖达 疏:“言孝子对神,容貌敬慎,如执玉之大寳,如奉盈满之物。”(2).谓持玉祭神。 宋 苏辙 《免南郊加恩表》:“及夫昼漏尽而天宇肃清,月几望而云物晏灿。执玉而进,如将弗胜;受福以归,谦不自有。”(3).执玉圭。古以不同形制之玉圭区别爵位,因以指称仕宦。《孔子家语·三恕》:“国无道,隐之可也;国有道,则衮冕而执玉。” 清 姚鼐 《南唐》诗:“帝都执玉才嫌后,天堑浮桥已架空。”...

祖宗的意思:◎ 祖宗 zǔzōng[forefathers;ancestry;ancestors forebears] 祖先...

夔一足的意思:《吕氏春秋·察传》:“ 鲁哀公 问於 孔子 曰:‘乐正 夔 ,一足,信乎?’ 孔子 曰:‘昔者 舜 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 重黎 举 夔 於草莽之中而进之, 舜 以为乐正。 夔 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重黎 又欲益求於人, 舜 曰:“……若 夔 者一而足矣。”故曰 夔 一足,非一足也。’”后因以“夔一足”表示有真才者一人即足。参见“ 一夔已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