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和大司农韵
清 · 孟亮揆
秋水轻帆忆此过,故园一卧任蹉跎。
江山乱后重为客,蒲柳新时又渡河。
柔屋几家晨爨少,桃花三月晚潮多。
十年筑舍空民力,忍听劳劳鸿雁歌。
江山乱后重为客,蒲柳新时又渡河。
柔屋几家晨爨少,桃花三月晚潮多。
十年筑舍空民力,忍听劳劳鸿雁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过黄河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故园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首联“秋水轻帆忆此过,故园一卧任蹉跎”中,“秋水轻帆”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仿佛在回忆过往,心中满是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故园一卧任蹉跎”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江山乱后重为客,蒲柳新时又渡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战乱之后,诗人再次成为异乡之客,面对新生的季节,心中却只有对旧日家园的怀念。这里的“江山乱后”不仅指自然景象的变化,更暗含了社会动荡的背景,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
颈联“柔屋几家晨爨少,桃花三月晚潮多”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渡河时的环境特点。清晨炊烟稀少的小屋,桃花盛开的三月,以及傍晚时分涨高的潮水,这些景象既美丽又略显凄凉,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相映成趣。
尾联“十年筑舍空民力,忍听劳劳鸿雁歌”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爆发。十年来,百姓辛勤劳作,却未见家园重建,反而听到鸿雁哀鸣,这不仅是对劳苦人民命运的同情,也是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最后一句“忍听劳劳鸿雁歌”,以动人的画面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代苦难的深切关注与悲悯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思念、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是一首具有强烈人文关怀色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