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二月三十日清明又唐初晦节赏析

二月三十日清明又唐初晦节

明 · 王世贞
二月已破三月新,清明节晦来争春。
阶前蓂荚落不惜,陌上桃花娇自亲。
分无久住世间客,何用悲他泉下人。
纸钱拭罢枯泪眼,长有残酒呼西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与情感,充满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首句“二月已破三月新”以时间的流转开篇,暗示着季节的更迭,春天的生机勃勃。接着“清明节晦来争春”则将焦点转向清明节,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节日,与之前的“破”、“新”相呼应,强调了春天的活力与生命力。

“阶前蓂荚落不惜,陌上桃花娇自亲”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阶前的蓂荚(一种象征时间流逝的植物)虽掉落却无遗憾,桃花在田间小路上绽放,娇艳动人,自有一种亲近之感。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对生命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接纳。

“分无久住世间客,何用悲他泉下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逝去生命的宽容与理解。诗人认为既然无法长久停留于世间,就不必为他人或自己的离去而过分悲伤,体现了豁达的人生观。

最后,“纸钱拭罢枯泪眼,长有残酒呼西邻”描绘了祭扫后的场景,通过烧纸钱、拭泪、饮酒等行为,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与哀思。同时,邀请西邻共饮,既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也暗示了在哀悼之余,生活仍需继续,体现了生活的韧性与乐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死亡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