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其四十四)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鸣鸠报雨当农急,蟋蟀吟秋听暑迟。
郑綮登庸佥侧陋,东施许嫁不嫌?。
当头一棒毒涂鼓,婪尾三台突厥词。
饶舌新莺催柳色,从来此曲尽人知。
郑綮登庸佥侧陋,东施许嫁不嫌?。
当头一棒毒涂鼓,婪尾三台突厥词。
饶舌新莺催柳色,从来此曲尽人知。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以甘蔗生长为题材,通过鸣鸠报雨与农事的关联,以及蟋蟀秋吟与暑热的对比,展现了季节更替与生活节奏。诗人借郑綮和东施的典故,暗示了对当时社会某些现象的讽刺,郑綮虽才疏学浅却得任用,东施自比许嫁,似乎不计较对方容貌。
"鸣鸠报雨当农急"描绘了春雨来临时,鸠鸟鸣叫提醒农人抓紧耕种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蟋蟀吟秋听暑迟"则写出秋天到来,人们在暑气中仍能听到蟋蟀的叫声,寓言时光流转,暑热渐消。
"郑綮登庸佥侧陋,东施许嫁不嫌?"两句运用典故,批评了社会上对于才能和外貌的不公,暗含对平庸者得势和貌丑者被接纳的不满。
"当头一棒毒涂鼓,婪尾三台突厥词"进一步深化了讽刺,比喻严厉的批评如同当头棒喝,而那些冗长乏味的言论则如突厥语般让人厌烦。
"饶舌新莺催柳色"以新莺的鸣叫催促柳树发芽,形象生动,也暗示了诗人对琐碎冗长话语的厌倦。最后,"从来此曲尽人知"总结全诗,表达出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普遍认知。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寓言深刻,体现了王夫之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