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王司直求题十二辰图赋得猴赏析

王司直求题十二辰图赋得猴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我生惟庚申,于今实后死。
披图偿宿诺,逝者呼不起。
王孙虽狡兽,微劣何足齿。
吾窥岳渎经,秘记禹行水。
风雷阻铜柏,木石尽披靡。
百灵悚奔集,神怪出淮涘。
伸颈逾百尺,九象力难拟。
腾踔何倏忽,应对巧莫比。
其名无支祈,状乃猕猴似。
文命有忧之,童律安可使。
终焉授庚辰,遂徙龟山趾。
此公久厌世,偃卧古井底。
万牛引不前,坚定孰如彼?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年的郑孝胥所作,名为《王司直求题十二辰图赋得猴》。诗人以庚申年为起点,表达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将自己置于生死之间,通过描绘图中神怪——支祈的形象,寓言性地展现了对命运和智慧的思考。

诗中,诗人自比为庚申年出生的“王孙”,虽然看似狡猾,但其实微不足道。他引用《岳渎经》中的记载,描述了支祈在大禹治水时的惊人力量,风雷木石都无法阻挡。这种力量让百灵惊惧,神怪显现,显示出支祈的威猛与神秘。

诗人进一步强调,即使支祈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也无法逃脱文命(指儒家文化中的道德规范)的约束,最终被封印于庚辰,移居龟山。这象征着即使再强大,也要遵循天道和伦理。最后,诗人以“此公久厌世,偃卧古井底”表达对世间纷扰的厌倦,以及对坚毅品格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神话故事和象征手法,探讨了生命、力量、道德与命运的关系,展现出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