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魏武庙
明 · 苏葵
功在元元血食宜,汉家赤子为公疲。
江中怪木知谁姓,岸上老渔偏独痴。
高鸟不栖山寂寂,野狐相狎草离离。
至今一道西陵水,流到祠前也忸怩。
江中怪木知谁姓,岸上老渔偏独痴。
高鸟不栖山寂寂,野狐相狎草离离。
至今一道西陵水,流到祠前也忸怩。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的《题魏武庙》。诗中通过对魏武帝曹操庙宇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
首句“功在元元血食宜”,赞颂了曹操对百姓的贡献,认为他的功绩应该得到后人的祭祀和纪念。接着,“汉家赤子为公疲”一句,既肯定了曹操作为汉室宗亲的努力与付出,也暗含了其为汉室复辟所付出的艰辛。
“江中怪木知谁姓,岸上老渔偏独痴。”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江中的树木和岸边的老渔翁赋予了生命,通过他们对曹操庙宇的感知,表达了人们对曹操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曹操虽已逝去,但其影响依然深远。
“高鸟不栖山寂寂,野狐相狎草离离。”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荒凉的画面,高飞的鸟儿不愿停留在寂静的山林,野狐则在茂密的草丛中嬉戏。这样的景象似乎在诉说着曹操庙宇周围环境的变迁,同时也隐喻着英雄人物虽已逝去,但其精神却如同山林、草木一般,生生不息。
最后,“至今一道西陵水,流到祠前也忸怩。”以西陵水为例,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永恒。即使水流到庙前,也不禁显得有些羞涩,这或许是对曹操庙宇的一种敬意,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魏武庙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既有对功业的赞美,也有对逝去英雄的缅怀,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