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赏析

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汉 · 郭苍
乾坤剖兮建两仪,刚柔分兮有险夷。
咨中岳兮据崔嵬,叹衡林兮独倾亏。
增陊峭兮甚䧢陁,鲧莫涉兮禹不窥。
仰王禽兮又崎危,俯泷渊兮怛以悲,岸参天兮无路蹊。
石纵横兮流洄洄,波隆隆兮声若雷。
或抱货兮以从利,或追恩兮以赴义。
汎舟楫兮有不避,沉躬躯兮有玄池。
委性命兮于芒绳,潜寒慄兮不皇计,泛随流兮殆忘归。
懿贤后兮发垩英,闵不通兮治斯溪。
蹶巨石兮以湮填,开切促兮导曲机,推六泷兮弱其势。
遏泌汨兮散其波,威怒定兮混灡灡,息聊啾兮逝□□。
□□□兮蛟龙藏,陆夫唱兮舻人歌,名冠世兮超逾伦。
今称扬兮铿流沙,功斐斐兮镇海裔,君乎君乎寿不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周府君的崇敬与赞美,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隐喻其品德与功绩。开篇即以天地(乾坤)为背景,构建出两仪(阴阳)的对立与和谐,象征着刚柔并济的哲学理念。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中岳,以其巍峨的形象象征周府君的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

“咨中岳兮据崔嵬”,中岳作为大地的脊梁,象征着周府君的坚定与稳固。“叹衡林兮独倾亏”,衡林比喻周府君的德行,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正直与坚韧。“增陊峭兮甚䧢陁”,通过描述山峰的险峻,来表达周府君面对困难时的决心与勇气。

接下来,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湍急的河流、波涛汹涌的浪花,以及舟楫的穿梭,象征着周府君在治理水道、造福百姓时的智慧与努力。无论是追求私利还是遵循道义的人,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出周府君政策的包容与公平。

“委性命兮于芒绳,潜寒慄兮不皇计”,这句表达了周府君在治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艰难与牺牲,但他始终坚守原则,不畏艰难。“泛随流兮殆忘归”,则暗示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如同随水流去的忧虑与痛苦都逐渐消散。

最后,诗人通过描绘治理成果的显现——蛟龙藏匿、水道通畅、百姓欢歌,以及周府君的名声超越常人,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赞扬与敬仰。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周府君的个人品质与政绩,也体现了汉代社会对于理想政治人物的期待与崇尚。

词语解释

不訾的意思:亦作“ 不貲 ”。1.不可比量;不可计数。《管子·七臣七主》:“百姓之不田,贫富之不訾,皆用此作。”《史记·货殖列传》:“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司马贞 索隐:“谓其多,不可訾量。”《新唐书·康承训传》:“获器鎧不貲。” 宋 李纲 《辞免知枢院事札子》:“乏昔人之功业,而有不貲之谗谤。” 郭沫若 《归去来·达夫的来访》:“事后 文求堂 的主人才对我说,因分量太大,出版经费不貲,故未实现。”(2).形容十分贵重。《汉书·盖宽饶传》:“用不訾之躯,临不测之险,窃为君痛之。”《后汉书·冯勤传》...

不通的意思:(1).阻塞;不通达。《左传·成公十三年》:“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絶我好也。”《楚辞·九辩》:“閔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2).不相往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絶。”(3).不共同使用。《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4).不明白;不了解。《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冲 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

不皇的意思:同“ 不遑 ”。来不及;没有时间。《左传·昭公七年》:“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恩君德?” 杜预 注:“皇,暇也。” 宋 曾巩 《徐孺子祠堂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皇寧处。”...

不避的意思:◎ 不避 bùbì(1) [make light of]∶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不避艰险(2) [second to none]∶不让,不亚于,不差于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 禹。——汉·晁错《论贵粟疏》...

参天的意思:[释义](形)(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构成]动宾式:参|天 [例句]参天耸立。(作状语)大树参天。(作谓语)...

超逾的意思:见“ 超踰 ”。...

称扬的意思:称许赞扬。《礼记·祭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汉书·循吏传·黄霸》:“天子以 霸 治行终长者,下詔称扬。” 唐 刘得仁 《寄谢观》诗:“得失天难问,称扬鬼亦闻。”《红楼梦》第三八回:“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絶。”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七节:“ 孔子 聚士讲学,有大弟子七十二人,经 孔子 称扬的,多数做了官。”...

崔嵬的意思:[释义]〈书〉(名)有石头的土山。联绵式。...

斐斐的意思:(1).文彩鲜明貌。《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司农性才,敷述允章,藻丽辞理,斐斐有光。”《初学记》卷二八引 晋 傅玄 《枣赋》:“斐斐素华,离离朱实。”(2).轻淡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郁郁斐斐,众香发越。”《文选·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诗》:“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李善 注:“斐斐,轻貌。”...

赴义的意思:(1).犹仗义。《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卓 遣执金吾 胡母班 ” 裴松之 注引《汉末名士录》:“ 班 字 季皮 , 太山 人,少与 山阳 度尚 、 东平 张邈 等八人并轻财赴义,振济人士,世谓之八厨。” 清 姚清华 《石门马氏蠲粟赈饥纪事》诗:“当其举念初,赴义如箭疾。”(2).参加义举;参加义师。《宋书·武帝纪上》:“於是大开赏募,投身赴义者,一同登京城之科。”《北齐书·薛嘉族传》:“属 高祖 在 信都 , 嘉族 闻而赴义。”《南史·刘锺传》:“及义旗建,帝拔 钟 为郡主簿,曰:‘豫是 彭城 ...

刚柔的意思:(1).阴阳。《易·繫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孔颖达 疏:“刚柔即阴阳也。”《淮南子·精神训》:“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高诱 注:“刚柔,阴阳也。”(2).昼夜。《易·繫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孔颖达 疏:“昼则阳日照临,万物生而坚刚,是昼之象也。夜则阴润浸被,万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汉 扬雄 《太玄·玄摛》:“以通璇璣之统,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刚柔之相干。” 范望 注:“刚柔,昼夜也。”(3).强弱。《孙子·九地》:“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王晳 注:“刚柔,犹强弱也...

刚柔的意思:(1).阴阳。《易·繫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孔颖达 疏:“刚柔即阴阳也。”《淮南子·精神训》:“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高诱 注:“刚柔,阴阳也。”(2).昼夜。《易·繫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孔颖达 疏:“昼则阳日照临,万物生而坚刚,是昼之象也。夜则阴润浸被,万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汉 扬雄 《太玄·玄摛》:“以通璇璣之统,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刚柔之相干。” 范望 注:“刚柔,昼夜也。”(3).强弱。《孙子·九地》:“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王晳 注:“刚柔,犹强弱也...

冠世的意思:谓超人出众,天下一流。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 唐 李白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云卿 ,文章冠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姐姐是倾城色, 张生 是冠世儒。”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二四:“此 班固 所谓晓古今语者,必冠世大师,如 伏生 、 欧阳生 、 夏侯生 、 孔安国 庶几当之。”...

海裔的意思:海边。常形容边远之地。《淮南子·原道训》:“游於江潯海裔。”《宋书·乐志二》:“桓桓征四国,爰及海裔。”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苞枿》:“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寒慄的意思:亦作“ 寒栗 ”。1.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抖。《素问·疟论》:“疟之始发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頷,腰脊俱痛。” 宋 苏轼 《与李公择书》:“ 子由 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懔,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出水寒慄,求火燎之。” 梁斌 《播火记》十:“ 冯老兰 一说, 珍儿 脸上腾地红起来,心上不由得寒栗。”2.因受寒或受惊皮肤上出现的小疙瘩。俗称鸡皮疙瘩。 唐 韦应物 《凌雾行》:“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慄。” 明 瞿佑 《剪灯新话·牡丹灯记》:“...

洄洄的意思:水旋流貌。 唐 孟郊 《吊卢殷》诗之三:“梦世浮闪闪,泪波深洄洄。”此指泪水在眼眶内转动。 宋 王安石 《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之一:“ 钟山 漠漠水洄洄,西有凌云百尺臺。”...

蛟龙的意思:◎ 蛟龙 jiāolóng[my thical flood dragon] 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两仪的意思:(1).指天地。《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孔颖达 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晋书·挚虞传》:“考步两仪,则天地无所隐其情;準正三辰,则悬象无所容其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乾坤:清者为乾,浊者为坤,人在中间相混。”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生矣。”(2).借指君主的父母。《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又 安乐公主 承两仪之泽,履福禄...

聊啾的意思:耳鸣。...

流沙的意思:◎ 流沙 liúshā[drift sand; quicksand] 随风或水移动的沙...

隆隆的意思:[释义](拟)形容剧烈震动的声音。 [构成]重叠式 [例句]雷声隆隆。(作谓语)[同音]泷泷、胧胧、笼笼...

龙藏的意思:亦作“ 龙臧 ”。《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后因以“龙臧”指潜藏勿用。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轩辕 、 神农 、 赫胥 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夫神圣主使然。”亦作“ 龙臧 ”。龙宫的经藏。指佛家经典。佛经故事相传 龙树 入龙宫赍《华严经》。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足蹈慧门,学通龙藏。” 唐 沉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 清 黄宗羲 《青词》:“爰集胜侣,用翻龙藏,清梵悠长,儼慈音之在邇。”见“ 龙藏寺碑 ”。...

路蹊的意思:道路。 唐 刘长卿 《使次安陆寄友人》诗:“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问路蹊。”...

崎危的意思:险峻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懿徽二宗事相类》:“ 唐懿宗 於苑中取石造山,崎危詰屈,有若天成。”...

乾坤的意思:◎ 乾坤 qiánkūn(1) [heaven and earth]∶天地扭转乾坤(2) [male and female]∶男女...

切促的意思:迫促。《后汉书·张奂传》:“恩詔分明,前以写白,而州期切促,郡县惶惧,屏营延企,侧待归命。”...

倾亏的意思:残破倒塌。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求归其路,迺界北山,栈道倾亏,蹬阁连卷。”...

随流的意思:(1).应和合拍。《文选·宋玉<高唐赋>》:“当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李善 注:“鸟之哀鸣,有同歌曲,故言赴曲。随流者,随鸟类而成曲也。”(2).随着江水流到之处。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於是乃命使西征,随流而攘,风之所被,罔不披靡。”(3).顺应潮流。 唐 薛逢 《酬牛秀才登楼见示》:“年光同过隙,人事且随流。” 清 曹寅 《东城泛舟至斋僧馆诵愚山先生荣园句和雪坪来韵》:“即赏感前修,随流问时派。”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公薨,人无知不知,皆喟然曰:‘古君子不...

忘归的意思:(1).忘返。《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晋 左思 《吴都赋》:“ 舜 禹 游焉,没齿而忘归。”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2).良箭名。以一去不复返,故称。《公孙龙子·迹府》:“ 龙 闻 楚王 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於 云梦 之圃。”《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一》:“左揽繁若,右接忘归。” 李周翰 注:“忘归,矢名。”...

威怒的意思:犹震怒,盛怒。《吕氏春秋·审分》:“因用威怒,有司必诽怨矣。”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迁威怒於路人,加暴害於士友。”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威怒如雷霆,容覆如天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颁行诏书》:“溯自皇上帝造有天地以来,皇上帝大发威怒屡矣,尔世人还未知乎?”...

险夷的意思:(1).崎岖与平坦。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晡至 林虑山 ,横峙天西,如城壁相衔,争雄角鋭,泼黛凝青,而高下险夷不一。”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马鞍山》:“洞仅一斗室, 庞洞 颇深邃,悬崖陡絶,岂以两地险夷略肖二子心术?”(2).艰难与顺利。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险夷不渝,保是宠禄。” 宋 苏轼 《父池赠太师追封温国公》:“躬蹈险夷之节,庶几 颜 閔 之行。” 周恩来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一:“险夷不变应嚐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性命的意思:◎ 性命 xìngmìng[life] 指生物的生命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偷性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身心性命。——清· 刘开《问说》...

玄池的意思:(1).神话传说中池名。《穆天子传》卷二:“庚戌,天子西征,至於 玄池 。天子三日休於 玄池 之上。”(2).犹黄泉,指墓穴。《梁书·皇后传·丁贵嫔》:“玄池早扃, 湘 沅 已穸。”...

中岳的意思:亦作“ 中岳 ”。1.指位于今 河南 登封县 北的 嵩山 ,古名 嵩高 。《史记·封禪书》:“昔三代之居,皆在 河洛 之閒,故 嵩高 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陈毅 《中岳庙》诗:“巍巍中岳庙,少小即知名。”(2). 中国 的名山。借指中土, 中州 。 汉 牟融 《理惑论》:“原夫佛之所以夷跡于中岳,曜奇于西域者,盖有至趣,不可得而缕陈矣。”(3).道家语。指鼻与脐。《黄庭内景经·肺部》:“外应中岳鼻齐位。” 梁丘子 注:“中岳者,鼻也;又为脐也。脐为 崑崙 之山,鼻为七气之门位犹主也。”见“ 中岳...

舟楫的意思:◎ 舟楫 zhōují(1) [boat and oar]∶船和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劝学》(2) [vessels]∶水上船只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之利舍鞍马仗舟楫。——《资治通鉴》幸有舟楫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纵横的意思:◎ 纵横 zònghéng(1) [in length and breadth;lengthwise and sidewise;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犹有曲挺纵横者。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2) [with great ease;freely]∶奔放自如笔意纵横(3) [move about freely;overrun]∶奔驰无阻纵横四海(4) [unbridled;unscr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