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虢县令犹子箅起二(其二)
宋 · 张舜民
送别言犹在,来书墨尚温。
安知咫尺地,便有死生分。
已负秋山约,犹传鲁史文。
魂兮今有托,将袝伯兄坟。
安知咫尺地,便有死生分。
已负秋山约,犹传鲁史文。
魂兮今有托,将袝伯兄坟。
注释
送别:离别。言犹在:话语仿佛还在耳边。
来书:收到的书信。
墨尚温:墨迹还有余温。
咫尺:很近的距离。
死生分:生死的界限。
秋山约:秋天的约定(可能指与友人的约定)。
鲁史文:鲁国的历史文献,可能象征着文化或道义。
魂兮:灵魂啊。
托:依托。
伯兄:兄长。
坟:坟墓。
翻译
刚刚送别的言语似乎还在耳边,收到的书信墨迹还带着余温。谁能想到近在咫尺的地方,竟然隐藏着生死的分别。
我辜负了秋天山中的约定,但仍传递着鲁国史书的精神。
我的灵魂如今有了依托,将要附葬在兄长的坟墓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舜民的作品,名为《哀虢县令犹子箅起二(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不舍之情。
“送别言犹在,来书墨尚温。”这两句通过对话语和书信的描述,传达了与亲友告别时的情感依旧鲜活,书信中的墨迹仍带着温度,表明作者对离别之痛的深切感受。
“安知咫尺地,便有死生分。”这两句则描绘了人世间亲情的脆弱和不可预测性,即使相距咫尺(极近的距离),也可能因为生与死而产生无法弥补的裂痕,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已负秋山约,犹传鲁史文。”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先人承诺的重视,以及对历史记载的尊崇之情。"秋山约"可能指的是与故人在某个秋天所立下的誓言,而"鲁史文"则是指古代的历史文献,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魂兮今有托,将袝伯兄坟。”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作者将自己的灵魂托付给某种精神寄托或是物质载体,并决心去拜祭亲人的墓地,展现了对逝者深切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历史文化的交织,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离别与记忆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亲人和故土的无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