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潦三章端民歌王兵宪宗鲁也余为广其辞焉(其二)
明 · 区大相
潦不止兮奈何,日惨晦兮雨滂沱。
燕雀东西兮失其故处,蛟龙矫矫兮水府失驭。
薪竹兮易竭,望尾闾兮难泄。
嗟洪流其何以,底定兮民将为鱼,非君侯兮吾安得平土而居。
燕雀东西兮失其故处,蛟龙矫矫兮水府失驭。
薪竹兮易竭,望尾闾兮难泄。
嗟洪流其何以,底定兮民将为鱼,非君侯兮吾安得平土而居。
鉴赏
此诗描绘了洪水泛滥的严峻景象,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治理者的期待。首句“潦不止兮奈何”,直抒胸臆,感叹洪水不断,无解之困。接着“日惨晦兮雨滂沱”描绘出天色阴沉,雨水倾盆的恶劣天气,渲染出一种压抑和绝望的氛围。
“燕雀东西兮失其故处,蛟龙矫矫兮水府失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燕雀因洪水失去栖息之地,蛟龙在水中也失去了控制,形象地展现了洪水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同时,通过燕雀与蛟龙的对比,暗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力感。
“薪竹兮易竭,望尾闾兮难泄”进一步描述了洪水的严重程度,薪竹象征着资源的枯竭,尾闾是传说中排泄洪水的通道,难以实现,形象地表现了洪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局面。
最后,“嗟洪流其何以,底定兮民将为鱼,非君侯兮吾安得平土而居”表达了诗人对洪水肆虐下百姓生活的担忧,以及对有能力治理洪水的领导者的呼唤。诗中流露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对治理洪水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洪水灾害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与抗争,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