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翁谪廉欲置华严托余将来以六偈见寄其略曰杖头多少闲田地挑取华严入岭来次韵寄之(其四)
宋 · 释德洪
觑逻牛儿亦久如,于今正好抚怜渠。
但能收放知时节,吒吒常教旁屋庐。
但能收放知时节,吒吒常教旁屋庐。
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与世无争、和谐共生的画面。诗人以“觑逻牛儿”为切入点,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觑逻牛儿亦久如”,开篇即以“牛儿”作为观察对象,这里的“觑逻”可能是指长时间的观察或凝视,暗示着对自然界的细致体察和深刻理解。“亦久如”则强调了这种观察的持久性,牛儿在诗人眼中如同静止不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平静的生活状态。
“于今正好抚怜渠”,随着情境的发展,诗人的情感逐渐流露出来。这里的“抚怜”表达了对牛儿的关怀和爱护,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界中所有生命的尊重与同情。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但能收放知时节,吒吒常教旁屋庐。”最后两句则是对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通过“收放知时节”这一形象的比喻,诗人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即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既不违背自然的节奏,也不过度干预。同时,“吒吒常教旁屋庐”则进一步阐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即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让自然之美融入生活之中,使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觑逻牛儿”的观察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和谐共生、顺应自然的哲学追求,以及对生命平等与尊重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