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挽祝处士赏析

挽祝处士

明 · 薛瑄
鸿去青冥定几年,东吴声誉至今传。
高情未必寻丘壑,清隐还应在市廛。
竹坞邀宾留旧榻,芸窗教子剩残编。
黄门底是推恩处,紫诰回鸾下九天。

鉴赏

这首挽诗《挽祝处士》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通过对逝者祝处士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其高尚的情操与深远的影响。

首联“鸿去青冥定几年,东吴声誉至今传”,以鸿雁高飞至青冥比喻祝处士的离世,同时暗示其名声如同鸿雁之羽,虽已远去,但其在东吴地区的声望与声誉却依然流传至今,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影响的肯定。

颔联“高情未必寻丘壑,清隐还应在市廛”则进一步揭示了祝处士的品格与生活态度。他并非一味遁入山林,寻求幽静之地以求心灵的宁静,而是选择在市井之中保持清高的情操,过着简朴而有意义的生活,这种高洁的品质令人敬仰。

颈联“竹坞邀宾留旧榻,芸窗教子剩残编”描绘了祝处士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雅致与教育子女的用心。他邀请宾客到竹林中的小屋相聚,留宿旧榻,体现了他的热情好客;在书房中教导子女读书学习,即使书籍已成残篇,也可见他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尾联“黄门底是推恩处,紫诰回鸾下九天”以象征性的语言,赞美祝处士虽已离世,但其仁爱之心与恩泽仍在人间传播,如同黄门(古代官署名)之下的恩惠,以及紫诰(朝廷颁发的褒奖文书)从九天降临,寓意其功德与影响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永远被人们铭记。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不仅缅怀了祝处士的离世,更颂扬了他的高尚品德与深远影响,是一首充满敬意与哀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