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鸣榔赏析

鸣榔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白板未惊鱼,鸣榔响碧虚。
数声明月上,十里蓼花初。
予亦烟波客,能为雪夜渔。
渔书三两卷,欲赠是三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边垂钓图景。诗人以“鸣榔”这一捕鱼工具的声音作为开篇,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白板未惊鱼,鸣榔响碧虚”,白板指的是江面,诗人通过“未惊鱼”的描述,暗示了此时水面平静,鱼儿安逸的状态,与“鸣榔响碧虚”形成对比,凸显了捕鱼工具在宁静环境中发出的声音。

接下来,“数声明月上,十里蓼花初”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景色。月光洒在江面上,映照出点点渔火,远处的蓼花刚刚绽放,给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美丽。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最后,“予亦烟波客,能为雪夜渔”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认同,他自比为一个在烟波中漂泊的渔人,愿意在雪夜中继续捕鱼。这种自我投射,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渔书三两卷,欲赠是三闾”则以“三闾”暗指屈原,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通过书籍的形式传承下去,就像屈原那样,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作品之中,留给后人思考和品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