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公说再和并前十五篇辄复课六章用足前篇之阙(其三)赏析

公说再和并前十五篇辄复课六章用足前篇之阙(其三)

宋 · 苏颂
欲养蛟龙谩凿池,惟应道术两相知。
论年校德予惭老,强识多闻子可师。
监彼盈虚门若市,明于取舍智犹棋。
干时已副宽民诏,沈俊休吟咏史诗。

注释

蛟龙: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象征力量和威严。
谩凿池:徒劳地挖池,比喻无实际效果的努力。
道术:道教的法术或哲理,这里指精神层面的修养。
校德:比较品德。
盈虚:盈满和亏损,比喻事物的兴衰变化。
门若市:形容人来人往,像市场一样热闹。
干时:参与时事,施展才华。
宽民诏:宽待百姓的皇帝命令或政策。
沈俊:杰出的人才。
休吟咏史诗:不必再沉溺于写历史诗歌。

翻译

想要养蛟龙却只是空凿池塘,唯有道术相互了解才合适。
比较年龄和品德,我自愧不如你年长,你的见识广博可以做我的老师。
观察事物的盈亏如同门户常开,你明了选择与放弃,智慧如棋局般精深。
你的才华已经符合了宽待百姓的圣旨,杰出人才无需再沉溺于吟咏历史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的作品,名为《公说再和并前十五篇辄复课六章用足前篇之阙(其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个人修养、学问和对待世事态度的诗句。

“欲养蛟龙谩凿池,惟应道术两相知。”这里的“蛟龙”象征着高洁的品格或才能杰出的人物,“谩凿池”则是比喻修养身心的场所。诗人表达了想要培育自己的高尚品质,但这需要深厚的道德修为和学问。

“论年校德予惭老,强识多闻子可师。”随着年龄的增长(论年),诗人反思自己的品行(校德)时感到愧疚(惭老)。他认为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还能坚持学习、广泛听取知识(强识多闻),因此仍有资格成为他人的老师。

“监彼盈虚门若市,明于取舍智犹棋。”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观察世事的态度。如同观看市场上的人群一样,诗人洞悉世事的盛衰( 盈虚),在选择与放弃之间表现出棋局般的智慧。

“干时已副宽民诏,沈俊休吟咏史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对文学的追求。在历史上,他希望能够辅佐君主(干时),推行宽厚的政策(副宽民诏)。同时,他也享受沉浸在历史与诗词之中,体味古人智慧。

整首诗展示了作者苏颂对于个人修养、学问、对世事的洞察力以及文学追求的深刻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