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郑有功游西湖二首(其二)赏析

和郑有功游西湖二首(其二)

宋 · 赵鼎
晚觉身名误,悠悠定孰亲。
却回苕水棹,来看武林春。
避地将安往,寻山莫厌频。
百钱挑竹杖,云外踏嶙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鼎所作的《和郑有功游西湖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身世与名利的反思,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晚觉身名误”,诗人感叹自己在晚年才意识到身名的虚妄,流露出对过往追求的反思。接着,“悠悠定孰亲”一句,诗人思考人生中的真挚情感何在,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越世俗关系的纯粹友谊或亲情。

“却回苕水棹,来看武林春”描绘了诗人决定放弃尘世的纷扰,回到自然之中,欣赏春天的美景。苕水棹代表了回归自然的方式,而武林春则象征着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自然景象。

“避地将安往,寻山莫厌频”表明诗人选择远离尘嚣,寻找山林作为心灵的归宿,并且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与坚持。诗人不厌其烦地探索山林,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百钱挑竹杖,云外踏嶙峋”展现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亲近。他仅以百钱为资,手持竹杖,穿越云雾缭绕的山峦,踏过崎岖的山路,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身世、名利的反思,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渴望。